2017.1月读书小结(1)

2017-01-29  本文已影响14人  Samhanx
周期2017.1.1-1.15

1月1日到1月15日刚好为期半月,这段时间一共读完了四本书,具是在微信读书平台,同时另有几本书也在阅读之中:《三体》系列第二本(微信读书),《夏目友人帐》(微信读书),《知乎2015年度300问:经济篇》(微信读书),《JavaScript面向对象精要》(实体书),《PHP与MySQL程序设计》第四版(实体书)。

2017年头两周内读完的四本书分别是《你一年的8760小时》,《谣言粉碎机》,《时间的朋友2016》,《微信小程序入门指南》。

《你一年的8760小时》

2017年的第一本书以鸡汤开篇,作者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艾力,前两年关注英语学习领域的时候有了解到他,在微博上有关注,也有follow他的公众号“酷艾英语”,以前以为是一个外国人,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新疆的,而且还是北大毕业的。我一直觉得艾力是一个挺牛的人,而且又是北大的高材生,相信家庭也应该很不错,取得如今的成就并不奇怪;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他其实也经历了很多,比如父亲的离世,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比如以前是个胖子,通过健身得到了改变;比如他曾被新东方辞退过,现在却是新东方有名的老师之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艾力,看到了一个牛人背后付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很多事情并非如自己以为的那么理所当然,或许一个人的成功有环境的因素,有平台的支撑,但我想更多的还是源自自己的努力和自律。

这本书还介绍了艾力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34枚金币法,另外似乎还有一个基于这个方法做的APP。方法没有多少特别的,可资借鉴的在于对时间类别的划分:尽情娱乐的时间;休息时间;强迫工作时间;高效工作时间;拖延的时间。我一直觉得,就像艾力说的,“时间记录会证明我们活过。如果生活没有记录,就好像生活不曾发生过一样。即使是每天自己经历的,如果没有记录,真正留下印记的也很少。”

时间才是我们最大的财产,任何其他的,诸如技能,金钱,快乐等等一切或外在或内在的表现都是我们用时间交换而来的。在这个基础上,有的人对时间的利用率高,交换得来的东西多,有的人则花高价买入了价值不高的东西。每年伊始我们都会给自己立各种Flag,我也立一个:今年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记录自己的开销,读了什么书,记录自己的时间流逝,等等。

坦白说,这本书其实也是众多鸡汤的套路,依然是那些“看过许多的道理”,不过还是要感谢今年这第一碗鸡汤,希望自己能善加利用2017年的8760小时。

《谣言粉碎机》

这本书是果壳网出版的,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随着微博、微信这类社交工具的普及,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难辨真假却又和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文章。有的文章看上去就是漏洞百出,自然不足信;有的文章却说得煞有其事,甚至还摆出了所谓的“科学实验”,作为非专业的普通群众,面对这样一篇文章,相信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

本书就列举了很多这样的谣言,其中不乏很多我自己确实信以为真的。例如:

书里边还提到了关于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的内容,个人一直不太敢做这个手术,虽然看来这个手术的安全度已经算是相对很高的了,不过但凡手术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还是自己爱惜自己的眼睛为好。

书中最有用的应该是关于充电的误区了,对于我们现在用的手机等移动设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少食多餐,别吃太饱”:有机会就插上充个电,充到差不多就拔掉。不要让电量跑空,也不要在充满电后长时间保持充电状态。前者会损害电池的使用寿命,后者会加快电池容量的损失速度。

《时间的朋友2016》

这本书其实是罗振宇做的2015到2016跨年演讲,不知道去年有没有出版过类似的,今年倒是先在微信读书平台出了这么一本书。很惭愧去年的演讲虽然存了视频,但我都还没有看,今年先把这本书看了。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罗胖自从火了以后,他的东西也就褒贬不一了,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果有时间的话,希望能找到演讲的视频来观看。

  1. 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地方。
    既然生在了中国,生在了这个时代,那些大环境的东西我们都是必须承受的,要么换个“牌桌”,要么打好这场牌;与其成天抱怨,比如想想哪些我们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改变。

  2. 提出了一个“国民总时间”的概念,过去我们发展的重点在空间上,但其实到今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能负担多少空间的物质,从买买买到断舍离,很快(问: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答:定期扔东西)。世界就那么大,用户就那么多,不仅在空间上是恒定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恒定的,每个用户一天就24小时,用于上网的时间是多少,在互联网上可以开采的时间也就是多少。未来的互联网商业竞争,其实就是在争夺用户的时间,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不仅是在花钱,同时也是在花时间。由此,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将会变得越来越大:一是帮助用户省时间;二是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3. 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时间的角色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角色。

  4. 游戏成瘾原则:收集,育成,追加,交换;荣耀,目标, 互动,惊喜。

  5. “你不用懂。听我的。”让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人员在专业分工中提供专业的服务。

  6.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富有四海,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们看不过来。“以有限除以无限,一条信息的平均命运应该是——根本传不出去”。

  7. 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产品,做企业,其实都是在打造“共同认知”,一旦形成了这个东西,别人就愿意把时间花在你上面。

  8. 谈到立场问题:“我不想支持谁,因为我每站一个立场,实际上我就损失了了解另外一个立场的机会。我自己的认知进步和认知迭代,就产生了一次惨重的损失。所以在越来越激烈的争论当中,我越来越想劝说自己保持一个超然者的身份。”其实我自己也有同感,现在越来越不想做无意义,无价值的争论,大家都有自己的认知,讲观点自己取舍就好,非要说服什么真的没意思,辩赢了也未必是真理。

  9.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里写到:“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10. 2016年的五个趋势:

  1. 自律,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个人既有目标,又专注当下;既为利益,又为分享;既活出高度,又不能没有色彩。“死磕”,是不管自己怎么样,都要把事做好;“自律”,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事情自然能够做得更好。

  2. 有趣通往自律,自律通向体面。谈到一个说到心坎的例子。自律和有趣有一个共同的反面,叫自我懈怠。我们常常以舒服,不用做任何自我约束为借口;不用花时间精力承受痛苦和焦虑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看起来好像是在追求自由,本质上就是活得既无趣,又懈怠。把自己捯饬好,体面不是炫耀,而是为了约束自己,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3. 如何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如何通过自律达成体面。不关外界什么事儿,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4. 所谓的更牛,其实就是换个罪受。我们这一生不是努力获得资源然后就不受罪了,我们这一生的宿命是,我们努力,我们变得更牛,我们因此自律,我们换个罪受,因此变得更加体面,这是一条无尽的上升的管道。有的是人格的典范,他们资源未必有我们多,但是过得比我们好。

  5.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微信小程序入门指南》

微信小程序在一月开始公测,也就顺便看了看这本书。

本书写在去年十一月,和如今公测的小程序有些细微的差别,简单介绍了微信小程序的相关信息和概念,简单讲了讲如何做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最后再简单展示了编者团队的一些开发案例。

  1. 微信小程序的出现确实可以淘汰掉一批具有“低频刚需”特点的APP,就是不常用,但又得有的,那不如作为小程序丢到微信里面,用的时候打开微信进去就好。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狠招。毕竟用户的时间就那么多,APP再多,用不过来也白搭。

  2. 小程序开发的三大语言,微信标记语言(WXML,类似HTML),微信样式表(WXSS,类似CSS),以及JS。其中WXSS基本复刻CSS,但使用了rpx(responsive pixel)作为尺寸单位,开发时需要了解rpx的换算比例。小程序中规定,所有设备屏幕宽度都为750rpx,根据设备屏幕实际宽度不同,1rpx所代表的实际像素值也不一样。例如ip6,屏幕宽度375px,则750rpx = 375px, 1rpx = 0.5px。但其实在设计的时候只要抓住所有设备屏幕宽度都是750rpx就行了,以ip6作为视觉稿的标准。宽度为750px,则量多少宽度就是多少rpx。

  3. 提到了一些申请和发布小程序的认证流程,看起来很麻烦,而且目前也没有开放个人注册资格。不过作为开发者也可以在本地开发玩玩。

  4. 提到了小程序开发的基本逻辑,和绑定数据,条件渲染,循环渲染,模板,样式,事件与响应,层级跳转等一些常用手段和技术方案。

  5. 当然,小程序访问服务器端也是必须要求支持HTTPS安全连接的,而且端口号必须为443,同时,小程序只能访问开发者在登记小程序时所设定的服务器地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