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堕,赖以柱其间”——历史上那些中兴之主
历代王朝的兴衰无二,都是经历:创业——守成——挥霍——败落——消亡的过程,区别在于中间有无“中兴”而已。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家族,祖宗创下的基业尚且维持不了五代,甚而三代,何况一个帝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秦汉,开局惊天动地,转瞬烟消云散,二世即亡。
另外,百年之期对王朝延续也是一个极大考验,一般延至三五代以后即开始衰落,似乎是铁血定律。夏、商、周、汉、唐、宋、明、清这些一统王朝,无一例外。
一个王朝如同一辆大车,如果任其风刮日晒,色泽褪尽,零件磨光,只有等着散架。如遇中兴之主,输血打气,拨乱反正,能收拾一下烂摊子;或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使老牛拉破车,继续前进,则王朝有望。中国历代王朝能延祚百年以上的,多赖这些中兴之主。“天欲堕,赖以柱其间”。正是这些明晃晃的柱子,支撑了行将倾颓的大厦,光继了祖宗基业。
英主百年难遇,翻遍史册,历史上能称为中兴之主的不过聊聊十数人而已。渴望中兴,是每个中华儿女永久的梦。
夏,少康复国;
商,盘庚迁都、武丁中兴;
西周,周宣王中兴;
汉,孝宣中兴、光武中兴;
唐,宪宗、宣宗中兴;
宋,南宋孝宗中兴;
明,孝宗、万历中兴;
清,同光中兴
以上中兴时期,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光复型。如夏朝的“少康复国”、汉朝的“光武中兴”。
“少康复国”。
既有复国,先有失国。太康为启长子,不理朝政,为东夷部落有穷氏首领后羿夺去政权,史称“太康失国”。后来其弟仲康即位,做傀儡,传至少康的父亲相,后羿干脆废了相,代夏称王。再后来后羿又被权臣寒浞所杀,寒浞代夏,对夏朝后裔斩尽杀绝,少康母后缗逃到娘家有仍氏,生下遗腹子少康。最后少康在外公家族及夏后氏的帮助下,实现复国。这是史上第一个用“中兴”一词。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本是汉景帝后裔,外戚王莽夺去政权,建立新朝,时段为十五年。刘秀先随其兄刘演起义,三年之后在河北称帝,先消灭王莽新朝,后逐次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建都洛阳,恢复汉室江山,史称“光武中兴”。
二、挪窝重建型。如商朝盘庚迁都、“武丁中兴”。
盘庚迁都
背景是天灾加人祸。商的祖先,自契至汤,十四代,迁了八次;自汤至盘庚,迁了五次,见于记载的共十三次。原来不是水灾,就是动乱,盘庚即位后,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这一迁,定居下来。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武丁中兴”
商朝有三十一王,武丁是第二十三位王。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从父亲小乙手里接过王位(看来小乙是兄终弟及)。他在奴隶出身的傅悦的辅佐下,执政五十多年,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国力达到鼎盛,先后征服了工方、土方、西羌、荆楚,拓疆数千里,故史书称为“武丁中兴”。
二者可以看成一个大事件,前者迁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后者承前启后,将祖宗基业推向顶峰。
这一类其实还应包括东晋的元帝司马睿、南宋的高宗赵构,一个在健康(南京),一个在临安(杭州)重建晋、宋政权。不管后人喜不喜欢,他们毕竟重续了晋、宋余脉,比那些失国的王孙好上百倍。所以也有史家将二人列入中兴之主。
三、打气输血、修补型。自西周宣王以下,大部分都属这一类型。
周宣王中兴
西周共历十一代,十二王,周宣王是十一位,其父是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历王,其子便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将宣王列为中兴之主是很有意思的。“国人暴动”,住在国都的”国人“和住在城外的“野人”联合攻进王宫,厉王吓跑了,人们又想杀太子姬静,即后来的宣王,结果召公用自己的儿子假冒,换取了宣王性命。随后国家无主,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十四年,史称“周召共和”。宣王即位后,政治上利用召穆公、尹吉甫等一帮贤臣;军事上借诸侯之力,讨伐西戎、淮夷、徐国、楚国等,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宣王有始无终,享国四十六年,晚年便不行了。所以宣王中兴,昙花一现,到其儿子幽王,西周便亡了。
西汉,孝宣中兴
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已,武帝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这位皇帝的坎坷身世和宋仁宗、明孝宗有一拼。他的祖父是太子刘据,卫夫人所生,因受巫蛊之祸,出生才数月的刘询便同大人们一起投入牢中,以后便流落民间,娶了民间女子为妻。但也许他真是真命天子,霍光废了昌邑王刘贺,有人提议民间尚有武帝血脉,霍光出于多种考虑,选中这位落难王孙,扶上皇帝宝座。灾难也是财富。正是流落民间的坎坷遭遇成就了刘询成为历史上一代贤君。他在位其间,励精图治、任贤使能、发展生产、重视吏治、平定西羌,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史家评,西汉国力在宣帝时最为强盛,超过了乃祖武帝,故称“孝宣中兴”。
唐宪宗,元和中兴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他的最大贡献是削平藩镇,重振中央政府威望,使大唐重归一统。可惜宪宗四十三岁,正值壮年早亡,功业不继。
唐宣宗,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李纯之子,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的上位更传奇。李忱少时,沉默寡言,被认为不慧。阴差阳错,他是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称帝。这个被人疑为不能的皇帝,上台前后判若两人,登位后,勤于政事,明察决断,改革弊政,结束牛李党争,打击不法权贵、外戚,为甘露之变中的百官平反,又通过征伐,收服了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大有起色,衰败的朝政出现中兴气象。李忱爱读《贞观政要》,政绩卓著,人称“小太宗”。史家称这一时期为“大中之治”。
宋孝宗,赵奢,乾淳之治
孝宗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南宋二代皇帝,高宗赵构是其伯父。他的承继大统也是传奇。也许赵构这个皇帝来之不易,饱受惊吓,以致丧失生育能力,只有在皇族中选定两个候选人:赵奢和赵琢。经过一番测试,才定的赵奢。后世普遍认为赵奢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虽然上面一直有太上皇盯着,但他的政绩仍然可圈可点。他在位其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明朝,弘治之治;万历中兴
在上一篇五百皇帝的评选中,明孝宗朱祐樘被评为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不仅在于他的政绩,创下了“弘治之治”的太平盛世,主要他太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做皇帝的规范。更加他个人的良好修养,履行一夫一妻制,所以选为最好的皇帝。
万历中兴其实功劳归首辅张居正,因为前十年,万历还是娃娃,张居正既是帝师,又是首辅,一系列的改革都是张居正推行的。万历亲政后,努力了几年,后来便懈怠了,改革的成果很快挥霍一光。
清朝,同光中兴
指的是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时间段是从1864——1894年三十年间,国内基本稳定,官僚求富图强,在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下,任用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张之洞等一帮能臣,开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军工、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海陆军,大清朝出现难得的中兴气象,但随着甲午一战,灰飞烟灭。同光中兴被称为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回光返照”,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如纸糊泥塑一般,经不起考验,火花一闪即灭,封建王朝终于寿终正寝。
金丝楠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