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印章 - 草稿 - 草稿
朋友的女儿琳从小在德国生长,学习西画。回国来提出让我陪她去博物馆看中国的古书画,她对印章特别好奇,问我,为什么每一幅国画上面都有印章,我说,一幅水墨画如果没有盖章,感觉就没有完成。
可能是水墨太“软”,需要一个或多个尖锐之物,把整个画面的“气”截住,也可能是印章的金石之气,与水墨碰撞出画面层次,还因为朱砂沉稳的红,画面不仅变得丰富,还就此划上句号。
花卉习作
琳是懂非懂地点点头,让我再多讲一讲有关于书画印章的知识。我说章子存在于画面之中时,是画面因素之一。章子也可以独立存在,印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从最早期的木印、青铜印,主要是作印信,就是充当某种身份的证明。而印章进入画面,是从宋元时期才开始。宋徽宗,赵佶宋代最有才气的皇帝,虽然不善于治国,但是他在书画上面的造诣非凡,他的名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芙蓉锦鸡图》,诗书画印都和谐出现在画面中,这为印章何时进入书画提供了有力的凭证。文人印章从明代出现然后在清代成熟,明代进入真正的诗书画印合一。
琳又问我,那在国画上面盖章有没有什么讲究呢?我说讲究的东西就多了,当章子存在于画面之中时,盖章的多少、位置还是要基于画面出发。有些收藏家,占有欲极强,在好画上盖一个巨大的收藏章,一幅好画就这此破坏,令人扼腕叹息。最有名,破坏最大的要属“自大”皇帝乾隆爷,虽然说他的章也很值钱,但就是这份“荣耀”,伤害了很多名作。他在的时候没有人敢指责,我们现在也只能背着他说一说。还有些画家,本来画了一幅好画,结果乱七八糟地盖章,章子在画面上只是一种堆砌,说到这里,我要感激老老罗让我去学习设计。他说老的国画家没有学习过平面构成,造成画面上的很多缺陷。所以盖章于我来说,又是一次平面设计。虽说也不见得有多好,但总是有意识了。
老老罗的《无碍图》章子存在于画面之中的时候,有些基本的章法必须要讲。先说,印章分阴文、阳文。琳有点困惑,什么是阴文、阳文?我说这个要普及一下,阴文就是印文上的字是纸的颜色,印章上,字的部分是凹下去的。阳文的字是凸起来的,所以印文就是印泥的红色。一幅画上的章子要阴阳配搭,比如私人印信如果是阳文,那么闲章就应该是阴文,反之亦是。私人印信形状相对规矩,大多是方形,属于基础款,必须加盖。而压角章、引首章之类的闲章就可以随意发挥了,长条形、葫芦形、随形……。闲章的作用之一就是弥补画面的不足,调节疏密,增加趣味。
习作《仙人球》琳的兴趣越听越浓,我也乘兴继续深入。闲章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类似座右铭的一段话,彰显情怀的一句诗,宣泄个性的词语,这些都在一个小小的方寸上尽情释放,格调高雅也好,粗放也好,总之是要独特最独特。老老罗有一枚闲章,“破阵”,字词果断,是老老罗研究章法,画面构成大突破时的“里程碑”。赵之谦的名作“为五斗米折腰”,自嘲中道出了文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而齐白石的“墨缘长寿”,从内容大概可以推断出他创作时的心态和年龄,所以盖有这枚闲章的画,应该都是他中后期的作品。
我继续讲,历来,印章在书画家们的作品中分量极高,很多同时是书画家,也是篆刻家。赵之谦,邓石如,齐白石,这些大家都自己为自己的作品治印,可能是基于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而他们的印章和画确实是能相得益彰,这在书画中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和谐。
讲到这里,琳问我,既然印章许多人都能刻,岂不是很容易被仿制,我说恰恰相反,因为是手工雕刻,每个印章的肌理都是“随机”的,章石在刻刀的外力下爆开,蹦走,包括力量的大小,速度,这些因素使每一枚印章都有独一无二的图案,所以印章又是书画鉴别的一个重要凭证。也是作者的“防伪标志”。
所以,尽管我的画面上经常都没有留题款和闲章的位置,私人印信都会放在压脚章的地方,充当一个“签名”。
到最后,琳感叹,想不到小小的印章能涵盖这么多的内容。我说,是的,书画印章到现在,沿袭了几百年,早已经是一套成熟、完整的系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琳回德国后,现炒现卖,也给她的同学们介绍了一下中国的印章,据说反响很好。
瓶花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