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书与趣,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寞行随笔

很早以前看到一位先生的女儿描写父亲的藏书,很有意义,先生在大学教书,期间搬了几次家,学生帮老师搬东西,光书搬了好几天,家里其它家什没有多少,女儿说父亲的嗜好是卖书,买了一辈子书,见了自己觉得好的书就买,以至于父亲的生活唯一的可以说作的靠谱的事情就是买书,为什么这么说,买着去买书,买回来的终究是书,女儿调侃父亲,家里的日常生活不堪重用,母亲把家务全揽了,有时偶尔让父亲帮忙去买点酱油什么的,等待下锅煮炒煎炸用的母亲却面对父亲递过来的东西想发怒却又无奈,买来的准不是酱油,父亲解释他去了超市一下子忘记了应该买什么,所以他自己有一套逻辑,酱油是家里最常用的调料,应该不会缺,让他出门买东西本来就很少,酱油家人一般买别的东西回来一定会跟着买了,让他去买也只是一些不常用的,不常用的偶尔会被忽视,所以才有可能家里缺少了,他这样考虑一下,在各种不常用的东西里选了其中的一种方式,回家后的结果当然南猿北辙了。女儿写了很多父亲不识人间烟火的事情,带着浓浓的的亲情温暖地吐槽着自己的父亲。

写到父亲的书就更加充满于里面的烦碎趣事就更多了,比如说有的书家里几年间同一本书买了好几本,女儿有时也帮父亲整理书籍,发现后父亲的解释是,自己买回来放在书架时间长了也忘了,更找不到了,由于书太多,自己逛书店看到后这本书有趣,买回来了,他也没发现自己以前买过它好几本了,对于这样的解释,父亲还振振有词。至于因书籍对子家庭环境带来的那种不堪忍受之负担,在他们家里倒是有一份宽容。她的母亲也是学者,她对书也是由衷的喜欢,她总结到他们家的状态是一家人共谋,由父亲执行形成的这样一个结果。

有时我在想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对书偏执些的人,别说还真有一位,己经多年没见过了,那都是很年轻时的交往,有时拿起书来有时会想起此君,此君搬过几次家,我当时和他甚密,当年搬家不像现在有专业的搬家公司,我热心些,他也没什么尚好的朋友,只有我和他了,借了个三轮车,当年都是单身,租赁的是民房的,也简单,没什么家什,就拿我来说单人床,那时是床头,床板,再就是一个书桌,一些杂物,一般三轮车一次就摆平了,我这里说我单身时的状况,可是这位仁兄我上述说得这些家什差不多,多了的就是书籍和一个半面墙的书架,当书拉了多少个来回我都记不清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人家里有这么多书,折腾了一整天,当年年轻也没觉得他因读书而有什么变化,就是说话世故一些,嘴巴里冒出来的词汇稍多,这些都不觉得与同龄人有什么特别的。

不过也有一些长足的地方,和女性在一起他聊天的时候如鱼得水,我对他的当年也没有特别觉得因那么多的书籍给他增添了什么儒雅,知性的感知。不过和女性交往还是有优势的看到他随意自然,表达上也秀于周围其他人。

此君只是大自然赋予他的这个身体不怎么样,用其貌不扬来比喻他,有点残忍。不过我觉得他的圆脸和范伟差不多,但是比范伟那张脸生动点,当然范伟我只是在屏幕上见过,此君却在我的生活场景里,他就更加灵性了,圆脸也就意味着身材也圆润,而且个子不高,几种疑似摧残落在他的身体上,让他快要步入其貌不扬的队列了,不熟悉他的人可能有这么一种感觉,但是我就不认同了,光那些书香薰的他,人味里应该也有书香味。只是我有心理障碍,没有贴近他嗅嗅那股香气。

其实他更多的与人聊天时的浑段子,说起来我朗朗上口,现在想起来,也没办法,那时多年轻,二十多岁,正值各种春风吹得生活着的大地上各种欲望正在萌发,会讲浑段子也是一种人本觉醒的外在体现,而且与语言能够搭配的有个不错效果,此君比之我周围的人在这方面长长地进了一大步。就写此处,显然言尤未尽,留着以后聊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