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云思·六十篇

莫云思 45 自由思考(下)

2017-02-17  本文已影响5人  心理师云阳

传统的教育总是在教我们去记忆、去训练找到标准答案、去运用别人的理论来为自己的世界增光溢彩,却没有培养我们最最重要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源源不断的好奇心,那么能力如何培养呢?这是个大话题,但有个关键:在于引导,在于启发,在于对话,在于有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形态存在着。  

前天在公司,有个华师大的女生由于在准备和读书会相关的毕业论文来进行调研,她提到的一件事令我感触颇深,她说她们学校有个阅读课,这个课程需要两三个小时来进行,因为在这堂课上,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而老师本身也在做着这样一件启发大家进行思考表达的事情。  

我想,这才是上课应该有的样子,我们所传授的不应是已有的知识,而应该是通过引导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启蒙去获得真知,这就是自由思考。  

分享一个来自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的一个小故事:  1900年,爱因斯坦拿到了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的毕业文凭,然后却未能获得学校的助理职业,只好到处打零工晃荡了两年,后来经同学推荐才能在伯尔尼专利局获得一份三级技术鉴定员的工作。当时他在伯尔尼只有几个青年朋友,经常在工作之余一起散步阅读和分享。  

一起阅读的乐趣在于思想的交流,就在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并且在布朗运动、量子理论和狭义相对论三个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三者任何一者都足以赢得诺贝尔奖。 

 一个根本没有进入当时主流科学共同体的小职员,仅仅只是和一小群年轻朋友以及三年的业余读书活动,凭什么能创造1905年的奇迹呢?  后来他多次表示,如果当时在大学里找到了工作,就必须花时间在准备讲义和晋升职称的论文张,恐怕根本没有闲暇事件来自由思考了。

他说到:因为学院式的环境迫使年轻人不断提供科学作品,只有坚强的性格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不流于浅薄。 

佛陀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在哪儿读到的,或者是谁曾说过的,即使是我说的。除非它符合你的认知和你所拥有的常识。  

一旦觉得自己懂得某事的时候,就必须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可能会显得有些荒唐,或者愚蠢,但我们必须尝试一下。同样,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而要想想你自己怎么看。读书看待事物的过程其实一个在寻找内心自我的一个过程。

思考若被压着,总有一天会产生对抗; 

思考若被压抑,总有一天会刺激爆发。  

有两个充满智慧的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  

我们何以相信我们相信的? 我们怎样明了我们明了的?  

未经审视的人生的是不值得过的,你的人生经得起审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