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社团
相较于高中生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生活就显得绚丽多彩了。我认为这多彩生活的填充物之一就是社团生活。社团是大学的“特产”。对于压抑了许久终于告别高考的我们,对社团里志同道合的同学相聚在一起、为了相同的爱好与梦想一同学习进步的生活满怀憧憬。我社团生活的帷幕就这样缓缓拉开了……
如果说新生报到是大学校园里壮丽的景观,那么社团招新则是校园里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有在校园一角开演唱会的合唱团,有在音乐下跳着帅气轮舞的轮滑社,有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书未来的书法协会,还有服饰千奇百怪的话剧社,能言善辩口才社、动感十足乐器社、萌力四射漫画社等等,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瞧瞧西看看,看什么都新鲜。最终我充分发挥了一个好奇宝宝的天分,选择了轮滑社、书法协会、乐器协会、口才协会、财会协会、国际交流协会等社团,结果可想而知,每天各种社团挨个跑,忙的不可开交,有时吃饭的时间被我省却了,美名其曰“减肥”,更甚于有时上课的时间也会被打扰。报社团的初衷是劳逸结合,在学业之余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兴趣,结果却是得不偿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深深的体会到了“贪多嚼不烂”,在几番考虑后我选择了轮滑社团和国际交流协会,一个是动腿一个是动嘴,外练一张嘴,内练筋骨皮。“社团大锅烩”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回想着大一稚嫩的脸庞和一颗跃跃欲试的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渴望去尝试。可我们的精力与时间就那么多,好比一个分数,分子固定了,分母分的份数越多,那么平均留给每份的就愈少了。
想起老师曾推荐的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其中有一段让我记忆深刻:我们想得太多,计划得太多,对工作和生活都分析得太细。结果投入大量的时间既无效果,也不利于健康。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和成功关系不大,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所做的所有事,而在于我们能够做好得几件关键事。丰富的社团生活可以给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乐趣,但做每件事都需要我们付出精力与时间,过多的社团活动就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如今,参与社团活动已不似大一大二般频繁了。大三的我们有了各自的目标,开启了自己生活的主旋律。闲暇之余,拉着伙伴回到社团,以过来人的心态看着学弟学妹们玩玩闹闹,高叹一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累的时候,相约一群朋友,来到大本营,笑谈过去的点点滴滴。从社团创立那天起,社员一届又一届,循环往复,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与成长的故事。
思绪飘到了那一年……
下午,天气晴。
“你是微信群里要轮滑鞋的吗?”
“嗯,是的,学长你好”
“穿一下,看鞋合适吗?”
“怎么穿呀?”
“……”
“好了,站起来,你先……”
“师傅”
“……”
傍晚,路灯把沉幕的夜色装饰朦胧而柔和,影子被拉得纤长。幽静的校园不时传来嬉闹欢笑声,我们手牵手,让轮滑见证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故事。
我的社团生活,是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