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丈夫要“帮”你做家务……提防可怕的家务性别分工陷阱
前段时间,微博上经常有人转发法国漫画家艾玛的一部女权主义漫画,主题是“家务中的性别战争”。(漫画附在文末)她描绘了一个真实的夫妻家务分工场景——丈夫下班回家,邀请了同事和他在沙发上小酌,而妻子一边做饭,一边要给两个在餐桌上捣蛋的孩子喂饭。因为燃气炉上的汤汁溢出来了,孩子闹了,丈夫开始骂骂咧咧。
“看这一团糟,你都干了什么?”
“我干了什么?我干了所有的活!”
“那……那你早点说啊!我本来会帮忙的。”
“你怎么不说?你说了我就会帮忙。”这个逻辑,这种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呢?它或许曾发生在99%以上的家庭里,发生在你我身上。
漫画家艾玛借助这部漫画表示,虽然一些男性自称承担了家里一半内务,但“精神负荷”还是主要由女性负担。管理与执行家务的双重职责常常使女性不堪重负。
如果一个女人既要上班工作,回家又要包揽家务,那么她实际上是在打两份工。如果加上育儿,则是三份工作。很多女性的人生,其实就是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选择了前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1147/f6098945ada24c74.png)
中越混血的美籍脱口秀艺人黄阿丽(Ali Wong),曾经在她的脱口秀节目《小眼镜蛇》中狠狠地宣泄过她的不满。她怀第一胎的时候,老公有时会陪她去医院做产检。其他孕妇看到了,纷纷表示羡慕,说:“你老公真好,竟然陪你做产检!”阿丽十分不屑:“他只来了一次就人人夸他,别忘了,每次产检都有来的人是我!”
生育之后的一地鸡毛,都会默认丢给女性。男人只要偶尔“帮个忙”“搭把手”,给孩子换一次尿片,冲一次奶粉,赞美之声立即像雪花片般涌过来。“绝世好老公”“超级奶爸”等美称一个个排着队要求加在他头上。不少男人还真腆着厚脸皮收下了。
你看,明明是两个人的责任,评价的天平却不公平地向男性倾斜。男性只提供精子就完事了,生、养、育等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的任务却长期是女性的分内事。因此,黄阿丽言辞激烈、语气激昂地控诉:“他们几乎啥也不干,就能收到巨多表扬!”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1147/3f55009c27834553.png)
“皇帝专业户”陈建斌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反面教材。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真人秀《爱情三重奏》,陈建斌和蒋勤勤日常相处的细节被镜头记录和放大,让人很难羡慕这样的夫妻关系。
有一次,蒋勤勤透露,她在给孩子换尿片时,陈建斌受不了那个味道,总是跑得远远的。听完此事,在摄像机的见证下,这位老爷们不仅脸不红心不跳,而且热衷于点评一切的他,也不忘发表高见,他说:
女人基因里边就有这个东西,所以能做,有些基因里边就没有,所以就没法做这事儿。
被蒋勤勤质疑之后,陈建斌补充道:“我不是说咱俩,我是说人类。”
仅一句话就刻画了蒋勤勤“娱乐圈最苦情妻子”的形象——在外要貌美如花演戏拍广告,回家要伺候丈夫照顾孩子,而且这都是“基因里边就有的”,是上天分的工,无需商量也不可反驳。
如果可以选择,有几个女人愿意被冠以“伟大的母亲”的标签,之后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家庭为孩子为丈夫操碎心而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呢?一辈子为他们而活,真的是女性的意愿吗?这种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时候开始逼迫女性签署的?
在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中,第二季有一集,主人公井之头五郎在一家蛋糕店吃蛋糕,看到邻座2个小女孩正在玩游戏——她们把仿真的瓜果玩具,一个个整整齐齐摆进收纳筐里。五郎难掩老父亲般的慈祥,出现了这一段内心独白:“不愧是女孩们的天性啊……”
真的是天性吗?倒不如说是女孩们从出生开始,就被要求要文静,要贤惠,要勤劳……好男儿可以到处闯荡,志在四方,好女儿只能穿上围裙,洗手作羹汤。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1147/997e72f789b2bf2d.png)
我出生在广东潮汕地区,互联网时代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盛产“贤惠女子”和“大男子主义”在中国著称。这边的农村地区,女孩懂事以后,就得开始学习“拜老爷”、洗碗、做饭、打扫、整理等家务事。父母和亲戚对一个女孩最掏心的教诲,就是“要勤快些,免得以后嫁到婆家被嫌弃、被看不起”。
就在不久前,我还听闻一件轶事。一个去年刚结婚的姑娘,由于在婆家好吃懒做,导致婆婆气哄哄地打电话给姑娘的妈妈,质问:“你们女儿怎么什么都不会干?赶紧过来领回去重新调教!”
你大致可以从这句话中领略到一种支配了无数代潮汕女性的可悲价值观:一方面,女儿只是一件商品,即使已经成年成婚,她依然不是自己的大boss,依然没有发言权,婆家要发起谈判,只会直接与其监护人对话;另一方面,一个妻子或媳妇,在婆家的工作表现判断标准,仅仅就是会不会干家务,家务干得漂不漂亮而已。
身为女人,不仅手上要有活,眼里要有活,心里还要有活。正因如此,我此生最讨厌的词就是“贤惠”。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出现这样的家务性别分工呢?不是因为基因,而是因为千百年来的性别刻板印象和代代相传的教育。小时候,男孩被塞上弹弓、玩具车、玩具枪,他们可以玩弹弓射鸟和石头打水漂;女孩则被塞上布娃娃,只能玩过家家、跳皮筋、踢毽子……所以女孩给布娃娃梳头、换装、打扮,学习照顾别人的技能,一日又一日培养起相夫教子的意识。女性被环境和教育忽悠着,把家务家事当作一切,最后一无所获。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如今有更多女性跳出了这个怪圈,主动把选择的权利夺回自己手中。然而,这份自由来之不易,它甚至需要女性付出被误解、被非议、被辱骂的代价。当你拥有过性别平等的体验,任何一点不平等都会变得格外刺眼;当你真正享受到了哪怕只是家务中的性别平等,曾经那些承受过的误解、非议、辱骂也便云淡风轻了。而那些只愿意时不时“帮”妻子做些许家务,甚至放话“老子死都不干”的男人,就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大家长梦想”孤独终老、断子绝孙吧。
正因这样,张雨绮“家暴”袁巴元,才会击中全国女性的嗨点。仿佛张雨绮这一巴掌,不是扇在她的前夫身上,而是扇在千千万万的丈夫身上。女人们越狂欢,现实就越凄凉。
女人们,有时候你不妨放下手中的锅碗瓢盆,去重新审视你的伴侣,你的生活,问问自己,这样的分工,是不是你自己由衷想要的?毕竟,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漫画转自微博@JoinFeminism字幕组】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1147/fdcf10390f15978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