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找寻自己的目标

2019-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海琳

现代人的目标必须自己去寻找。

社会需要秩序维持正常的运作,因为没了秩序谁都不好过。传统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同仇敌忾,能力强者垄断信息的,成为主导者。人生的目标也是由掌权者为社会提供的。但是目标不不是维持秩序,而是为了实现鼓吹目标人的利益而设立的。随着信息的公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变小。而现在的秩序是范围越来越大的合作。

二人的兴趣潜能不一样,单一目标再好,只能吸引某一部分人。能俘获群体中大多数人必定是个多个目标。而是提供目标的前面有主观偏好或者私利。

对于追寻自己的目标,这里有基因的先天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秩序不佳的家庭里,孩子的全部能量都浪费在层出不穷的谈判和争执,以及不让脆弱的自我被别人的目标所吞噬的自我保护中。

好的家庭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界限明了,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也不会为了规制和控制权而争执;不必活在父母的期望下;

一个好的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能让孩子内心没有匮乏,有勇气前行。

寻找人生的目标没有捷径,一劳永逸的秘方,必须自己在尝试和犯错中学习,最后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就是主要目标都以自我为依据,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劳作。而大部分人的目标受到生理和社会传统的限制。外界的提供了目标往往会提供奖励。而提供这些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你。想要拒绝外界的控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内奖"机制。

"内奖"机制也就是自我奖励,即确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

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性。登上山顶之所以重要,只因它证明了我们爬过了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目标。

人类是群居动物,没有那个人可以离开群体独自生活。我们都知道伤害我们最深的就是我们最近的家人和朋友,但很多快乐,甚至是最大的快乐也是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的。所以如何和他人相处便成为我们内心秩序的重要部分。

过去由于各种不便利,流动性差,身边的朋友就可以相伴一生。但是现在择友和交往的空间很大,需要我们仔细甄别。虽然朋友的流动性大,但家人不变,我们必须要学会和他们保持长期和睦的相处。

群居的对立面是独处。与他人相处是必不可少的,独处同样也是。

一个人不能再独处时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就不可避免的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来麻痹心灵或者转移注意力,比如药物,电视,会谈或者阅读。

所以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自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善于独处的人有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文明社会——电视,阅读,谈话的支持。独处是建立内心系统的必要经历,而有了内心系统,就能应对在偶尔遇到的独处。

对于需要外界刺激的人来说,记忆中存储足够多的资讯的人确实独立自足的。不会因为环境中的变量造成内心失序。

适当的独处有利于形成自我。没有独处就没有自我,过度的独处就脱离群体,那形成的自我只能是想象中的自我。中国人的社会性太强,形成打压自我的风气。鼓励喜怒不形于色,表情常常难以揣测。而外国人则相对真实。缺少自我就缺少一种美感,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

当代的文明为我们寻找自己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性,但寻找目标只能自己练习。要理解目标,就要认识我们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在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中,自我获得独立的立足,也能收获友情和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