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之声的记忆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h刘建华h

甲子峥嵘,砥砺前行,一甲子的燃情岁月,一甲子的栉风沐雨,门前小石凳在春夏的雨露蝉鸣、秋冬的红叶冰霜中守护了小木屋60年,聆听青春的旋律,记载校园的回忆。

每个能通过海选进入广播站,能通过锈迹斑斑的小铁门走进小木屋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在这里能结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用心付出,你会发现最好的朋友在广播站,最深记忆在广播站,那是一段关于青春奋斗的时光,是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过往。

记得刚加入站里的时候,当时党宣部的肖刚老师是指导老师,郄汝波、杨达、邹志琴是顶梁柱,肖老师主要把握党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大方向,在站内的日常运营层面给了站里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祁汝波个性鲜明,杨达成熟老练,邹志琴的慧质,全体站员干劲十足,节目编播热火朝天,活动也做得风生水起。

能力是需要磨练的,精神是需要弘扬的,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在之后的广播站的节目采编、制作、组织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每个站员都磨炼得更加优秀,打造出了一支个性独特、有专业能力、有创新精神、有战斗力的广播队伍。在天花板都还掉墙皮的狭小播音室里,镜仟、国志的幽默睿智,春蓉、李翔对文字的敏锐,迪博、建宇的技术宅,云飞、潘芳脚踏实地的执行力,马丽、振倩的机务保障,除了常规的时政要闻,大家一起和才华出众的欣怡、众多播音宝宝们做出了《文化大宅门》《农大印象》《异度空间》《音乐早茶屋》《校园正发生》《娱乐聊天室》《报罗万象》《第三只眼》《潮流全攻略》《体坛空间》《音乐梦工厂》《快乐三人行》《漫步文端》《正午阳光点歌台》这些耳熟能详的节目,《快乐三人行》还获得省里多个奖项,十年前互联网自媒体还不火爆,没有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抖音等互联网传播平台,在广播设备覆盖面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每天到南北区食堂接mp3播放我们的节目,虽然艰辛,但为的就是能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常规的招新、主持人大赛、节目编播之外,我们和省台、其他兄弟院校开展联系,和商家建立合作,举办广播文化艺术节、广播推广月等活动,省台的陶萍、《中国先锋榜》的卓乐、《耳朵王国》的路丹、《金唱盘》的牧风都经常来农大支持我们,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回忆那时的我们浑身有用不完的力量,做不完的事,道不尽的青春。我们在为录制好每期节目的采编播环节中,我们在为办好活动的每个流程沟通中,在稿件的字里行间,在小木屋的话筒前,在CoolEdit的音轨上,在每个广告赞助的背后、在校运会的主持台上,在慰问新生的操场上,在每轮面试的教室里,在主持人大赛的每一个准备执行环节,在每一次活动的流程细节讨论里,在每周例会的严肃嬉闹里,我们无比拼尽全力,全心投入,广播站为我们书写了青春,书写了岁月,书写了年少时的豪情万丈,感谢“农大之声”!

全体站员小伙伴们用行动在诠释“团结 求实 传承 超越”的站训,凭着责任心、凭着一腔热血,为建设更好的“农大之声”拼搏进取!

 “农大之声”的60年是广播人参与奉献、挥洒青春的60年,祝愿未来的60年有更多热爱播音、喜欢声音的小伙伴参与“农大之声”这个平台来发光发热,来传播声音魅力、繁荣校园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