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惊艳了时光的美食
最近嘴总是馋,虽有得一手还算可以的厨艺,奈何身在国外,很多原材料没办法采购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回忆那些美食空流口水,甚至情绪会略微失控,极度想吃而吃不到的那种崩溃感,口水与泪水齐飞。
昨天晚上在外面吃了一碗馄饨,并打包了两份生馄饨,计划今天早上煮馄饨吃。早上在刷牙的时候,想起约莫七八年前,嫂子在家给我们做了一次龙抄手,嫂子是重庆人,四川那边把馄饨叫做龙抄手,那个时候馄饨并不常吃,从来没在家做过,顶多偶尔在外面吃过几次清汤馄饨。
记得那天可高兴了,白天在外面上街购物,也购买了食材,嫂子说今晚给你们做龙抄手,我还疑惑的问她龙抄手是什么?嫂子神秘的说,等你吃了你就知道了。下午四五点,我们开始包馄饨,我才知道,原来龙抄手就是馄饨啊,馄饨我吃过,觉得也一般,本来期待的心降了几分热情,包完馄饨,嫂子在每个碗里均匀的放着她准备的调料,这个操作手法和我预想的煮馄饨的过程不一样,期待美食的心又雀跃了起来。每个碗里放的调料有油泼好的辣椒末,大蒜,葱花,盐,鸡精,糖,醋,香油,花椒油,酱油,生抽。馄饨用清水煮熟后,捞到碗里,再乘点煮馄饨的汤,一碗正宗龙抄手就做好了。
当我把第一个馄饨送到嘴里的时候,哇,热气腾腾的馄饨,香辣的口感瞬间冲击味蕾,叫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种味道,真的太香了,连着又吃了一碗,把肚皮吃的圆滚滚的,这个味道至今都令人惊艳难以忘记,却再也没吃到过了。
说起嫂子,约莫四五年前,在北京玩,回西安的那天,早早的五点来钟就起来赶车,嫂子的妈妈,早起给我下了一碗面吃,面是用清水煮的,还放了点生菜,碗里放了切好的小米辣,大蒜,盐,味精,生抽,芝麻油,醋,生菜和面煮熟后挑到碗里,一大早伯母起来给我煮面,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是这面的味道就像前面说的馄饨一样香,从那之后,我也学会了另一种吃面的方法,简单速度又美味。
小时候家里有菜园,里面种了好多蔬菜,那个时候除了肉菜需要购买,蔬菜基本都不需要买,辣椒,空心菜,茄子,豆角,丝瓜,苦瓜,红薯,土豆,苋菜等等…可能是小时候食物匮乏的缘故,又或者是菜园里的菜新鲜原汁原味的缘故,园里简单的菜,辣椒炒空心菜茎、茄子豆角、丝瓜鸡蛋汤、手撕包菜…简单的几个菜,经过大灶旺火的翻炒,格外的香,能配着吃好几碗饭,现如今,已经很多很多年都没有吃过两碗饭了,能吃半碗已属胃口好了,好想回南昌,找一个还没有开发的农村,再吃几顿农家饭…
大概我初中的时候,南昌开始流行起卖鸡架子,就是大部分的鸡肉被切掉了,那鸡架子大概七八块钱一斤,常常买个两三只就够一盘红烧鸡架了,好像不需要特别的调料,就普通的放点大蒜,酱油红烧,味道就特别鲜美,尤其是是那个汤拌饭,别提多香了,现在偶尔也能看到卖鸡架子的,却没有兴趣买来做一做,总觉得做出来不会好吃,正儿八经的红烧鸡都不好吃了,更何况那鸡架子呢,美味只在记忆中啊。
还是我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下晚自习,爸爸和姐姐在家里边聊天边等我回来,我回来后,爸爸神秘兮兮的告诉我,给我留了好东西吃,从厨房拿出姐姐今天从安徽姐夫工作的饭店里带的一只锡箔纸烤鸡,剩了三分之一给我吃,可能是我饿了的缘故,也可能是的确是非常美味,那只鸡被我狼吞虎咽的连鸡皮都吃了,后来这样的鸡我也没再吃到过了。
姐夫的爸妈家有一个鱼塘,就在南昌大学附近,我在南昌大学念书的时候,有时候会去伯父伯母家蹭饭吃,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伯父现打捞起鱼塘里的鱼,在大灶里烹饪,鱼肉鲜嫩可口,鱼汤鲜美,陪着伯父再喝点小酒,别提多惬意了,那是记忆里最好吃的鱼。
南昌大学天健园食堂三楼,曾经有一道菜,红烧甲鱼仔,味道也是一绝,忘了是怎么知道那道菜的,可能是实验组聚餐的时候吃到的,后来有一次工作后的赵先生,因为工作刚好路过学校,请我在食堂三楼吃饭,两个人点了那道红烧甲鱼仔,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后来的好几年,赵先生也常念叨起这道菜是如何如何的好吃,只不过也是再也没有吃到过了。
这篇文字断断续续的写了好几天,没有完整的时间来写,不用刻意的搜索记忆,印象深刻令人觉得味道惊艳的美味盘点的差不多了。最近总是吃得不得劲,心情不甚开心,让我领悟到,能够吃的开心满足是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当下的日子,吃不对味,只能忍一忍了,为了工作为了生存,没办法总是需要放弃很多东西…忘了是谁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在于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