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范︱我的2016读书单
之前在《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里晒了我的2016读书单,今天有朋友来要,于是单独发一次,顺便谈谈成年人如何读书。
12月:《巨流河》
11月: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林海音《城南旧事》《家住书坊边》《在胡同里长大》
10月:《阿弥陀佛么么哒》《余罪(1-6)》《说医不二》《被讨厌的勇气》
9月:《蒋勋说红楼(1-25回)》《你我皆凡人》《生活在宋朝》《1980年代的爱情》
8月:《蒋勋说红楼2》、《新世界》
7月:《蒋勋说红楼1》、《装点“红楼梦”》、《日日是好日》
6月:《一个人的朝圣》、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
5月:《查令十字街84号》、《清明上河图密码1、2》,《非暴力沟通》
4月:龙应台《目送》、林文采《心理营养》、袁敏《1976与“总理遗言”案始末》、紫金陈《高智商犯罪2化工女王的逆袭》、东野圭吾《幻夜》、新凤霞《我和溥仪》、王小波《黄金时代》、卢梭《爱弥儿》
3月:张爱玲《倾城之恋》、闫红《十年心事梦中人》、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白夜行》
我和缤缤都自诩为书虫,我是大书虫,缤缤是小书虫。
不过2016年初的时候,缤缤批评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这个书虫名不副实了,因为最近都没看见你看书。
好吧,家里有个小书虫还真是有压力的呢!
可是手机鸦片已经上瘾,睡觉前不是追剧就是刷微信,明知道有损健康还要磨蹭到12点以后才睡。但孩子的批评完全正确,妈妈必须虚心接受。怎么办呢?
第一步,制造氛围。
2016年3月16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把书柜搬到了卧室,每天靠在床头就看到满柜的佳丽等着我的宠幸,还真是不忍心弃之不顾。
卧室里的书架我把书按自己的喜好分做几类:第一类是文辞优美、引人入胜、可以毫不费力入戏的,比如《红楼梦》、张爱玲、王小波等;第二类是功能性指导性强、比较感兴趣的,比如育儿类、心理学类;第三类是需要花一定功夫集中注意力、能够引起思想上的触动和启迪、发人深省的,比如历史、杂文类。
万事开头难,要重塑阅读习惯,当然要从最容易的开始。恰好为缤缤买的一套张爱玲还没拆封,我就从《倾城之恋》开始了。
第二步,见缝插针。
成年人难得有整块的阅读时间,陪孩子上兴趣班除外。
缤缤每周有一次钢琴课和拉丁舞课,每次课都有一个多小时。以前都是刷手机,现在自然成为了阅读的黄金时间。
但是纸质书又不方便携带,怎么办呢?朋友推荐了Kindle,不仅解决了我外出阅读的难题,连带家里书柜摆不下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自从有了Kindle,畅销书基本上就只买电子版了。
说到买书,也要断舍离。读书三十余载,阅书无数,买书却是越来越挑剔了。现在我买书的原则是:只读一遍的书不买,不是全本不买,不是好书不买,不是经典不买。挑挑拣拣下来,能买的书是越来越少了。
言归正传,正是本着见缝插针的原则,我用Kindle在缤缤的教室外读完了《高智商犯罪2化工女王的逆袭》《清明上河图密码1-4》《一个人的朝圣》《余罪(1-6)》。
而在去巽寮湾的高速路上看完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在出差途中的高铁上看完了《瓦尔登湖》,在飞机晚点的机场看完了卢梭《爱弥儿》……有了书的陪伴,堵车、延误什么的都不觉得难熬了。其余的零碎时间也只剩上厕所的时间、泡脚的时间、睡前靠在枕上的二三十分钟了。总之一句话,余平生读书多在“三上”:厕上、枕上、马上,仅供各位看官参考啦。
第三步,品质精读。
2016年看得最慢的书当属《巨流河》。这是我托朋友从香港购得的繁体版,竖排。倒不是因为繁体和竖排而读得慢,之前我也读了影印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所以对繁体字和竖排是习惯的。
只是《巨流河》对20世纪40年代的描述异常真切,学生、老师、军队、难民在往重庆去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爬行的景况如历历在目,半夜起来躲警报的恐惧读来也是如鲠在喉,而对东北人无家可归无乡可依的流离失所也在诸如《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等歌声之外更深切的体会。
在那样的历史洪流中,一个小女孩是如何成长?如何经历生死、爱情,如何读书、识字,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何离乡背井穿越海峡……笔者的笔似有千钧之重,却又落笔格外淡然从容。
成年以后,这样有思想有内涵有厚度的书必须读,也不用太多,每年读一本足矣。
2016年还有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一个人的朝圣》。
读完会发现,人,注定是孤独的。
如何自处?
唯有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