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黄昏》
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盛夏黄昏》
千里苍穹百里云,雨燕掠空意悠悠。
日暮西山寒霜降,一轮新月残如钩。
关于“燕”,第一时间你会想到什么呢?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还是席慕蓉的《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
而我的思绪却瞬间回到小时候,我上东郭小学的时候。
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燕子这种轻盈的精灵、天空的宠儿,是永不会在农家做窝的,除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校园,莘莘学子,书声琅琅,百花齐放,柳丝婀娜。
那时候还不知道“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但在其他地方,确实很难发现它们灵巧轻快的身影。
一袭黑色的晚礼服,看似彬彬有礼,充满绅士风度,实则快若奔雷,疾若闪电,即使乌云密布,狂风不止,它也在高高的天空飞掠,仿佛永不停歇。
是的,永不会停歇,在天空中冲入云霄,游玩嬉戏,高歌猛进,捕猎战斗,收起羽翼,满载而归。即使喂养嗷嗷待哺的孩子,也蜂鸟一般不住挥动着翅膀,在半空中稍作停留,又转身回到自由的天空。
除了死亡,没什么能让它在白天休憩。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是的,曾经我就看到过一只燕的死去,躺在冰冷的大地上,任由跑操的我们来来去去,无数嘈杂的脚步声响起又离去。
它是太累了么?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披肝沥胆,鞠躬尽瘁?
又为什么牺牲呢?工作还是事业?爱情还是家庭?责任还是使命?
那年我十二岁,正上五年级,由于学校新建教室和厕所,操场被占用,但早操又不能不上,只好围绕着现有的教室跑圈。亲眼目睹了一只燕的死亡,只有晨曦和黎明,朝露和晓风来参加它的葬礼。
人类的眼光淡漠而短视,自诩万物之灵长,他们只关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