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雪梅读写交流群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讲书稿+楠小鱼儿+你想要的副业月入过万,从这里开始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306人  楠小鱼儿

你好,我是楠小鱼儿。本期为你解读的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中文版大约11.3万字,我会用不到30分钟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本书将教会你如何把书中知识变成你的“智慧”,从而为你创造财富。你要的月入过万,从这里开始。


在知乎上,我发现很多人对副业赚钱关注度极高。

“副业月入过万是什么体验”、“你是如何通过副业赚钱”

这样的问题下经常集聚了大量的人气。

文/楠小鱼儿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火的词叫“斜杠青年”,它是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这类人往往能把多项工作平衡的很好,收入自然也是普通人的几倍。这样的生活谁不羡慕?

我相信简书上的人大部分都期望通过写作成为“斜杠青年”。

写作变现的牛人太多,据说咪蒙一篇文章能卖到70万,普通人好的文章至少也能上千上万。

那么,很多人会问了:为什么他们能写的出来,我们写不出来?

想了解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另外一个问题仔细思考——你会读书吗?

写作变现需要的是价值输出,对读者有价值,才能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可能变现。而读书是这一切的根本,你会不会读书,读的书能不能应用出来,这很关键。

所以,我们知道让写文这条副业过万的问题就转变成我们会不会读书的问题。很简单,如果你不会输入,那么你的输出只会越变越差,变现就更加不要提了。

那么我们到底会不会读书呢?

有人从小到大,没有完整读完过一本书

有人读了很多书,但是抓不住书的根本。

还有的人读了很多书,自己都没意识到记住了多少。

这三类人其实都不算是会读书。

仔细回想一下:

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哪本?

书中哪些观点对你影响最大?

从这两个问题里,你能快速想起来是哪本书的哪些内容吗?

大部分人很难回想起来。所以我们知道,读书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想通过读书内化知识,为我所用这件事很不容易。

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认为,读书时通过笔记带动我们的主动思考,通过主动思考可以很好的获得知识的内化并应用。

他在他的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向大家全面地介绍了为什么做笔记,怎么做笔记的方法。传授了多年以来,他自己在读书实践上总结的心得。这本书一经出版,广受文字工作者和商务人士的喜爱,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他独创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更是让人大呼实用。

讲书稿+楠小鱼儿+你想要的副业月入过万,从这里开始

首先我介绍一下作者: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是新闻学专业出身,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日本电台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可以说他整个著作体系都是和笔记有关,是在努力探寻如何更有效的应用知识。

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在告诉我们怎么读书,而是在帮助我们如何有效的应用知识。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为大家讲述全书主要内容

1.如何选书和购书:怎么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2.如何读书:怎么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3.如何活用:怎么运用书中知识

下面是第一部分内容:

如何选书和购书:怎么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仔细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着要多读点书了,于是挤出时间去逛书店。逛了一上午,也没选到几本感兴趣的书。突然想起来之前关注的某个网络大v推荐过的几本书。兴冲冲去图书检索上找了出来,毫不犹豫下单,一路上心满意得,心花怒放!满心以为买下了书就得到了书里的知识和经验。

但是,买回家以后呢?

这些书里总有那么几本,有的你看了之后发现和心中所想的内容不一样,便放下了;

有的你努力坚持看完,发现满篇没有一个字不认识,却就是不知道它讲的什么,合上书仔细回想也没什么印象;

还有的你甚至包装都没拆,它只是静静的躺在你的书架上。

所以,我们知道,有些人其实书都不会选。

也有人可能会反驳,说这与会不会选书没关系,只是因为没时间读,读的不够深或者自己毅力不够,没能坚持读下去。

是这样吗?可能有一部分原因,但绝对不全是这样!

选了一本你没兴趣读的书,死磕下去又能得到多深的理解呢?即使强行理解之后又有多少知识能内化并应用出来的呢?相信大家心里自有答案。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挑中那些不喜欢的书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知识的焦虑。

太多太多人告诉我们读书是多么重要了,于是这个大v推荐这本,说这是连续畅销多少年多少年的书,必读;那个大v推荐那本,告诉你读完这本书你的生活就能如何提升幸福。

这些话本身都没错,读书确实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读的书能够内化成你的知识,并用于改变你的行为或思想。


由于我们很少意识到这点,所以当你看到曾经被推荐过的书之后,你可能就会冲动购买。你以为这些书是你想要的,到你买下它们才发现并非如此。

所以我们知道,购书的重点在看清我们的读书需求。

当你带着明确的选书目的进入书店之后,你就不会茫然闲逛一上午,还买回去自己并不喜欢的书了。

那么,怎么才能看清我们的读书需求呢?

你的好友向你推荐某本书之后,你记录下来。

并思考我到底想从这本书中获取哪方面的知识。带着这个问题去百度或豆瓣上查。看看读过这本书的大多数人怎么说。然后再去考虑是否要买。这样下来你大概不大容易冲动购买。

运用上面的方法鉴别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书,这本书不一定是你朋友给你推荐的书。还可以是你自己在任何地方看到的书,只要是你感兴趣的。

本书作者还提到了另一个找书的好方法——通过“枢纽书”找书

就是通过你喜欢的书了解到另外的好书。这些书往往也是你喜欢的。

比如我曾经就特别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有一本也特别喜欢的书,叫《牛氓》,于是我就知道了《牛氓》这本书,去买回来读完之后发现也很是喜欢。这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枢纽书”。

所有你了解到并心动的书,都通过上面的方法自己主动去筛选,那么我相信你选到不喜欢的书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至此,我们对列购书单的优点,总结如下:

第一,我们可以在书店里彻底掌握主动。大大提高购书的速度,节约时间。


第二,带着目的性去挑选书籍,你自然会带着目的性去阅读,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快理解书中内容,利于应用。


第三,努力筛选书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高。筛选过程,逐渐了解到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这样就不会被市面上充斥的书单影响。本身就是一种去芜存精,筛选知识的过程。


第四,列购书单,你更容易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兴趣上的书单,大体上一脉相承。更容易帮助我们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列书单,买来了自己想读的书。接下来就是怎么读了。

第二部分:

如何读书:怎么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读书重要的是内化并应用。相信大家对这一点都毫无疑义。

但是怎么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然后内化并应用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做笔记的方法,引导我们输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试着回想我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上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几件事。它们是不是大都有类似这样的特点:

前期困难重重,中期稍有眉目,后期几乎要放弃。最终咬牙坚持并解决难题。事后一身轻松,愉悦幸福骤然而至。

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体验怎么会不深刻呢?

相反的是那些我们没有深入思考或者懒得思考,只是求助于人解决的难题,基本不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之前看过一位程序员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很有意思。

他说,我们很多人把大脑比作硬盘,像硬盘一样存取东西。其实,大脑的工作原理更像CPU和硬盘的结合。

为什么大脑只对我们深入思考过的事情印象深刻呢?

它就像计算机在编码,思考相关细节越多,CPU提取记忆时越容易。如果你能把相关知识编入你的实际体验中去,那么你的大脑将更容易去提取这段内容。

所以对于读书来说,笔记的重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把作者的知识点通过记笔记的方法编入你自己的体验,你能记得更深更牢。也更容易让的大脑CPU提取出来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去。

同时,做笔记也是在把大脑里的抽象思维搬到实际的纸上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进行了知识的再梳理和再加工,因此也就更容易理解并应用了。

其实,许多名家学者的经验也都早已证实,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最好方法。

据说,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籍就多达1500种以上。列宁读过的书上,常常写有眉批,还写了读书心得、内容摘要。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时,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所以当他从长沙一师毕业时,做的笔记批注多达100万字+。

所以我们说读书不去做笔记,不去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就是在舍本逐末。读书是输入,一昧的输入没有输出,总会归于平庸,也无法做到长时间的输入。笔记是你输出的第一步。

很多人说做读书笔记太麻烦了,我懒得去做;

还有的人说读书笔记要求太高了,我水平有限啊,坚持不下来。

其实,有些困难在脑子里越久会越难。

你完全不必想太多,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告诉我们可以先从摘抄你喜欢的一句话开始。慢慢的再开始写上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也就是笔记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去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想要形成好习惯,先从简单可行的方向尝试。读书笔记也是这样——先去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去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循序渐进,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养成习惯以后,一旦当你体会到读书笔记好处,你可能会忍不住想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读后感,后期加工你可以写出讲书稿和拆书稿,这些都是你文字变现的基本。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笔记做不与做,对我们内化知识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笔记有哪几种形式呢?

在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给我们提出了两种比较有效的做笔记的方法。

1.剪报式读书笔记法


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曾在他的自传式访谈节目里不止一次提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

眼到手到,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随看随动手,再把“分尸”下来的知识,分门别类的粘贴到他自己的笔记本上。所以他的笔记有好几麻袋。而他一生的著作有一百多本。

他曾说过,像他这样读过如此大量的书的人,如果不会对知识分类记录,到后来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2.“葱鲔”(wei三声)式火锅笔记法

文/楠小鱼儿

葱鲔火锅是日本一种常见的火锅样式。鱼肉在中间,大葱等辅料在周围。作者据此想出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简单来讲就是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价”比作葱段,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可以帮助你对读过的好书感受加深。

这些都是作者一元式笔记法里的分类。他的指导思想就是把所有笔记感想放进一个“袋子里”。再抽时间去做整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就是方便取用。

其实,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样式很多。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做笔记方法。

比如我读书时喜欢拿一张A4纸在身边,感触小的,写在书上;感触深的,写在纸上。读完之后再有选择的誊抄在笔记本上。第二次誊抄也是笔记的重读和整理。

读书笔记方法只是一个工具,它没有优劣之分,适合你的才是好的。自己独特的方法反而能促进阅读的乐趣。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这本书本身。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2.从现在开始学着去做笔记,你将收获不一样的读书生活。因为当你以思想输出为目的的读书,思想输入也会因此而受影响。

3.通过重读笔记,你的感悟将更深刻。因为阅读自己读书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反思。


你知道怎么才能选到真心喜欢的书,你也了解了通过做笔记可以更好的理解书中知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才能更好的活用知识吧。

第三部分:

3.如何活用:怎么运用书中知识

常驻简书、爱好写作的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曾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类似的观点,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却总觉得不是那个味,似是而非,雾蒙蒙总是感觉抓不住。

于是只能去找原句,然而等到翻到原句时,文章原有的思路也已被打断,这确实让人苦恼。

当你在书中看到特别惹你眼的句子或观点,你大脑不自觉记下了。当你想拿来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记得模棱两可,所以才导致“味道”不对。

关于这个问题,奥野宣之在本书的第四章提出了重读笔记的方法,可以有效帮助解决难以活用知识的问题。

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为什么需要重读笔记


有人觉得自己做的笔记,没必要去重读;也有人认为重读笔记是在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书。

其实,很大程度我们认为的没时间,并不是真的没时间。而只是没有认识到重要性。担心时间投入得不到相应的产出。

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因为:

1.重读能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利于知识的内化应用。


阅读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写的很精妙,记下原文,并同时配上自己的感悟,这是你的笔记。每过一段时间去重读这些精妙的文字和自己的感悟。慢慢的你会发现,应用起这些精妙的文字来,你会更得心应手。

笔记本来就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文字的摘抄和感悟。这些都是我们原创作品里宝贵的财富。通过重读,能进一步加深印象,印象深刻了,用起来就更顺手了。

2.阅读体验和精彩原文是精华,重读笔记进一步获得的体验则是精华中的精华。


我们说阅读,书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通过书中获得哪些阅读体验。并内化并应用出来,这个才是重点。

也就是对于我们内化和应用知识来说,阅读体验是高于书本身。如果说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做笔记,这是第一层境界。那么,重读自己的笔记并再次记下感悟,那么这就是第二层境界了。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曾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写到:“读书应做有心人,要善于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资料,把它们写成日记。”他在积累资料中,经常把一些精彩段落摘录下来,并且常常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空闲,就翻阅笔记本上记录的资料,重读笔记,进行思考。

由此可见,必要内容的重读,对我们读书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二、坚持重读,你会收获更多


“我也知道重读的作用,但是我总是沉浸在读书中,忘记去重读笔记。”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苦恼,那么不妨试试书中介绍的方法:

1.通过创造仪式感,帮助养成重读习惯


本书作者提出,通过创造固定场景,固定时间这些具有仪式感的事情来帮助养成重读习惯。

比如可以确定每周日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重读笔记的时间。固定场景就在自己家里的书房,并泡上一杯花茶,等等这些在前期都有助于你养成习惯。

2.通过积极的输出去取得突破点,形成良性循环


积极的输出可以促进你的输入,也能促进你思想的内化。

简单来讲,当你有一个积极输出的目的牵引,你会着重筛选输入的知识。在做笔记和重读笔记的过程中也会受这个目标影响,从而不自觉为输出服务。

一旦你的输出得到正向反馈,你会越加去阅读优质内容并为优质内容做笔记,受输出目标影响,你也会去认真重读笔记。于是做笔记和重读笔记就在输入输出之中充当桥梁和促进的作用。然后阅读、笔记、重读笔记、输出这四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就像一位培养出两个北大清华孩子的农村父亲所说:“我是个文盲,没有文化。我唯一的秘诀就是让我的小孩教我。如果他们把我教会了,那他自己才是真的懂了。”

其实,内化应用知识的本质都一样,与知识形式并没有多大差别。

三、根据需要重读才是最现实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重读笔记习惯,不是为了让我们刻意去背记那些精彩的原句或者自己做的笔记。而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多阅读感悟,同时也能对这些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需要用这些内容时,我们能快速的想起这些内容,能快速记起来这些内容在哪里。

当我们在输出时(也就是写原创文章时),会要求我们重新梳理内容,要求我们不懂的地方主动查阅资料。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在重读笔记和丰富笔记的过程。

根据输出这个需要,去重读我们要用到的笔记这才是最现实也最实用的方法。当然,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笔记熟悉。熟悉到你知道自己需要的笔记部分在哪里。

所以,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阅读从来就不是一项轻松的活动。尤其是你想从读书活动中获得提升,获得报酬,实现文字变现。上天从来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

下面对于第三部分,我们总结如下:

1.重读自己的笔记,能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写原创文章输出的时候,应用起来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2.重读自己的笔记,是在大脑里筛选精华的过程。

3.根据需要重读,重读也是一种输入,用输出反馈输入,形成良性循环。


到此为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三部分内容我们已经解读完毕。最后我们来做个全文的总结:

第一部分,我们讲如何选书和购书。通过列购书单可以买到对我们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第二部分我们讲如何读书。通过阅读书籍——思考自身体验——写下笔记和感悟这样一套动作,帮助我们加深理解知识,最终应用知识。

第三部分我们讲如何活用。通过重读笔记,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使我们在创作时应用知识更加得心应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很容易,也很难。漫无目的的学习只会让你陷入知识的漩涡,最后是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精。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书不必全读,因为知识太多,你无法穷尽。

到这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全书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从列自己的购书单开始,应用书中读书方法和应用知识方法,去开启你的知识变现斜杠之路吧!

以下是讲书稿的文字版本:

我相信无论在简书上,还是知乎上上,很多人都在默默努力,希望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能够变现,期望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斜杠青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像那些网络大牛一样,做到文字变现呢?

写作变现需要的是价值输出,对读者有价值,才能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可能变现。而读书是这一切的根本,你会不会读书,读的书能不能应用出来,这很关键。

很多人其实并不会读书。比如我问你下面这两个问题:

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哪本?

书中哪些观点对你影响最大?

你能快速想起来是哪本书的哪些内容吗?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想通过读书内化知识,为我所用这件事很不容易。

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认为,读书时通过笔记带动我们的主动思考,通过主动思考可以很好的获得知识的内化并应用。他在他的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不但告诉我们怎么做笔记怎么读书,而且还告诉我们如何有效的应用知识。所以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他独创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更是让人大呼实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为大家讲述全书主要内容

1.如何选书和购书:怎么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2.如何读书:怎么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3.如何活用:怎么运用书中知识

第一部分:

如何选书和购书:怎么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试着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曾经有过买来的书读不下去的经历,或者有的书买来也没怎么翻的经历。

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包装华丽”的广告,各种网络名人向你推荐书。当你没有自己的判断时,很有可能就买了你并不需要的书。

列购书单可以让我们避免买到不需要的书,因为:

第一,我们可以在书店里彻底掌握主动。大大提高购书的速度,节约时间;

第二,带着目的性去挑选书籍,你自然会带着目的性去阅读,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快理解书中内容;

第三,努力筛选书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是一种去芜存精,筛选知识的过程。

第四,列购书单,你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兴趣上的书单,大体上一脉相承。更容易帮助我们形成知识体系。

第二部分:

如何读书:怎么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读书重要的是理解后的内化和应用。但是大部分人很难保持高效率的理解和内化知识。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做笔记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内化知识。

知识的应用更像是CPU的工作流程。快速的找到知识点并提取出来。这就是应用。

它就像计算机在编码,思考相关细节越多,CPU提取记忆时越容易。如果你能把相关知识编入你的实际体验中去,那么你的大脑将更容易去提取这段内容。

所以对于读书来说,笔记的重要原因也就在于此。把作者的知识点通过记笔记的方法编入你自己的体验,你能记得更深更牢。也更容易让的大脑提取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去。

其实,许多名家学者的经验也都早已证实,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最好方法。

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籍就多达1500种以上。列宁读过的书上,常常写有眉批,还写了读书心得、内容摘要。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时,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

这就是做笔记这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说读书不去做笔记,不去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就是在舍本逐末。

同时,作者奥野宣之给我们提出了两种比较有效的做笔记的方法。

1.剪报式读书笔记法

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而他的方法就是剪报式读书笔记法:

眼到手到,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随看随动手,再把“分尸”下来的知识,分门别类的粘贴到他自己的笔记本上。

2.“葱鲔”(wei三声)式火锅笔记法

把原文摘抄和阅读感想相互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就像日本的葱鲔火锅一样。鱼肉和大葱一起融合。这样以帮助你对读过的好书感受加深。

这些其实都是作者一元式笔记法里的分类。他的指导思想就是把所有笔记感想放进一个“袋子里”。再抽时间去做整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就是方便取用。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样式很多。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做笔记方法。

读书笔记方法只是一个工具,它没有优劣之分,适合你的才是好的。自己独特的方法反而能促进阅读的乐趣。

所以,读书笔记的优点在于把读书体验写下来了,而读书体验甚至比书本更重要;

第三部分:

3.如何活用:怎么运用书中知识

你是不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想用前人的观点佐证自己,但是写出来却四不像。其实这就是不会活用知识。奥野宣之在本书的第四章提出了重读笔记的方法,可以有效帮助解决难以活用知识的问题。

首先重读能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利于知识的内化应用。

笔记本来就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文字的摘抄和感悟。这些都是我们原创作品里宝贵的财富。通过重读,能进一步加深印象,印象深刻了,用起来就更顺手了。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在积累资料时,经常把一些精彩段落摘录下来,随身带着,一有空闲,就翻阅重读并思考。

由此可见,必要内容的重读,对我们读书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二、根据需要去重读,更利于知识的应用。

根据输出这个需要,去重读笔记,这是最实用的方法。当然,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笔记熟悉。熟悉到你知道自己需要的笔记部分在哪里。这样,知识才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自动跳出来。

好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三部分内容我们已经全部解读完毕。最后我们来做个全文的总结:

第一部分:如何选书和购书。

通过列购书单可以买到对我们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第二部分:如何读书。

通过阅读书籍——思考自身体验——写下笔记这样一套动作,帮助我们加深理解知识,最终应用知识。

第三部分:如何活用。

通过重读笔记,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使我们在创作时应用知识更加得心应手。

到这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全书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从列自己的购书单开始,应用书中读书方法和应用知识方法,去开启你的知识变现斜杠之路吧!

我是楠小鱼儿(简书知乎豆瓣同号,微信号:nanxiaoyur),专注阅读写作、自我提升,讲书和拆书践行者,文字变现之路漫游者,如果你和我一样,欢迎一起交流,我们一起成长!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