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摄影读书

《微尘》:谱一曲冷峻、悲壮又无奈的挽歌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吖的小时光

往事成尘,记下这些尘埃,是对自己,也是对时间的一点儿交代。从本质上讲,所有的文学都是挽歌,挽留西沉的落日,也挽留东去的泥沙。

陈年喜在《微尘》的后记中如此说道。

我想象着他站在峡河的堤坝上,在落日的余晖里,望着静静流淌向前的河水,静默不语。过去的十六年的矿工生活历历在目,清晰可见,而一阵风吹来,似又随风而逝,化作点点尘埃,飘散在这天地间,仿佛一场梦。

可那不是梦。陈年喜也绝不允许那些渺小的、卑微的却又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随着某一次的一声爆破声,就将他们所有活着的倔强、隐忍连同着对着未来美好的憧憬一起,在这个世界上抹去。

这本书是2022年的第一本共读书籍,在此之前,我对矿工诗人陈年喜没有一丁点儿的了解。在得知共读的书名时,心里还是有些欢喜的。我喜欢这个名字——微尘。可以理解为极小的尘埃,也可以理解为卑微的存在。“小”和“卑微”是不等同的,“小”只的是个体,相对“大”,而“卑微”这个词,确实蕴含命运里心酸与隐忍的味道。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多数人之于世界而言,谁又不是小小的一粒尘土?哪怕穷尽一生的力气,也卷不起一场沙尘暴。

五十个人参与的共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除了可以自己写写想法,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很多批注。我看到很多人的难过,无奈,心疼。我觉得有那么点儿,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通篇读完之后,对陈年喜文笔和情感把控的钦佩,以及他想通过文字向外传递的精神的探寻。

我想了很久,用了冷峻、悲壮、无奈和挽歌这四个词。

亦如陈年喜自己所说: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干他们这一行的,几乎每天都是将小命挂在裤腰带上的。炸药无情,岩石无情,幽邃漆黑的矿井更无情。你不知道哪一次放炮跑得慢了,就被炸药当成石块给炸了;你也不知道头顶上的哪一块岩石早就相中了你的命;你更是不知道这个矿井还要挖多久,是先挖到金矿还是先塌方……

作者做了十六年的爆破工人,去过很多的矿井,跟不同的人合作过,有朋友,有亲戚,有师傅,有徒弟,当看着这些人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变得血肉模糊时,常人都会为之崩溃。而他,不仅经历了,还写了出来,还用的是如此凝练、冷峻的笔锋。他没有过多的渲染,不煽情,只是就事论事,只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还原当时的场景,好像他只是一个看客。

一个人的文字风格多少受性格的影响。陈年喜在矿上十多年的爆破经历,让他看惯了生死,也看惯了荒凉与悲壮。这些没有让他逃避,也没有让他倒下。可一切总要有个出口,文字便成了这个出口。这些经历让他的文字和表述有了更为厚重的力量,冷峻,浑厚,悲壮,有张力。

文字就如那些离开的人一样,隐忍平静下有着波涛汹涌,可是却翻不出来浪花,只能无奈的等待命运的终结。

你看周大明,为了生活炼金,明知氢化物和汞毒会慢慢侵入肺腑,药石无医,却仍是一日不得停歇。而在他离开之后,他的妻子又接了他的班儿,身体里也散发着苦杏仁的香味儿。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生活给他们的,却只有这么一条路,一条死路。明知是死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需,却也只能朝着死亡逼近。

你看赵大明,开着最后一辆装满矿石的车,在途中连石带车一起坠落山涧,尸骨无存。

你看那些割漆人,你看那些偷矿的人,你看那些一个个为了生存背井离乡还要干着最危险的活儿只为养家糊口的人,他们是那么庞大的一群人,他们却又是隐蔽于阳光之下的人。

之前看《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讲述的也是乌镇煤矿的事儿,让人心惊胆战却又无限的悲凉,可我总觉得那离我很遥远。而陈年喜在《微尘》里,多篇文章内都注明了发生的时间,有九几年的,也有零几年,甚至有一几年的,这就让我很震惊。试想,就算如今,2022年,我们站在阳光下的人都在讴歌这大好盛世的时候,在某些看不见的角落里,是不是还有些人,卑微如尘埃般的生活着?

读完《微尘》后,我一直在想,作者写这本书,记录这些文字,意义是什么?是如他所说,他需要找到一个出口。他写,是因为有话要说,是要说出人世的悲欣,生命的幽微?还是为了让将大众的注意力引到一些特殊工种的人身上,让我们看到世界光鲜的另一面,从而更为珍惜现在的生活?大概都有吧。

作者在序言里写到:讲述一件事情,不是孤立的就是论事,而是伴有历史感、岁月感和知识性,并且非常自然的揉进文章中,融为一体,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作者在最后说到:历史的构建,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

作者写微尘,是写自己,写同伴,写父母,也是写一个又一个无名者,写那一段地域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和历史。回忆过去付诸笔端既是对亡者的悼念,也是对后来者未来命运的祝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其实都如微尘般的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抒写自己的人生。

我想,陈年喜看完了落日余晖,等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时,他一定也爱看日出时光芒四射的盛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