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有趣?
关于“有趣”的这个话题其实很早就想说了,奈何懒癌症已经深入骨髓,又正如沉默的大多数,很多时候其实都不愿意也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怕遭到其他人的误解或者排斥,所以宁愿缩在主流价值观所建筑的狭隘洞穴内,享受着短暂的安全与廉价的权威,不敢轻易探出自己的头颅,窥探一下宝贵又真实的内心。
因为一直在机构给小孩子上课的关系,可以接触到现在一些孩子的发展状态以及现在的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期待以及评价。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近有个家长因为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如其他孩子般积极发言表现自己,平常也总是沉默寡言的样子,不知道是一时气急败坏还是开玩笑,直接指着孩子对周围的人说:“完了完了,我这孩子这样下去怕是没出息了,这么内向不爱说话,一点都不好玩,以后怕是没人会喜欢了。”
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普遍以来在大众的眼中,性格外向就一定比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要好很多,优秀很多,或者说是讨喜很多。我理解那个家长当时为自己孩子担忧的心情,可是另外一方面我又真的很不喜欢大人们动不动就拿出息,成功,受人喜欢等等字眼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恨不得他们都像电视上的明星般耀眼夺目,众星拱月,让每个人都夸赞他,绕着他团团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外向有外向的好,内向也有内向的美,真的没必要像个批量生产的机器般每个孩子都巨懂事,见到每个人都热情问好,在家里有外人来访都纷纷积极表演献艺,唱歌朗诵跳舞什么的,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秀”,然后再让那些大人们向孩子父母违心地夸一下“哇,这小孩真有才,你们可真是有福气!”
就包括我自己的成长,从小我们就被家长教育要活泼,要开朗,要善于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讨大人喜欢,活的更好。可是我们忘了小孩子为什么就一定要学会讨大人的喜欢,明明自己就不爱说话喜欢享受安静的一切,为什么就非得要装作很活泼开朗很会社交的样子,这样不真实的自己真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快乐吗?又真的会迎来其他人由衷的赞美与喜爱吗?什么叫做过得好,什么又叫做优秀,这个难道有固定的标准公式?
其实不止是对待孩子,现在很多大人对待自己也是一样。社会突然流行什么,不管自己究竟适不适合都要硬生生往上凑,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顺便给自己营造一个“我活的很好,很受欢迎”的假象。什么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的人本身就不是很有趣却要硬生生的凹性格把自己显的像一个有趣的人,说一些老套又很尴尬的冷笑话,装一些不明所以的逼,只要周围有人凑过来就觉得自己成功了,自己终于是个受欢迎的人了,然后就沉浸在这种自己是个VIP的炫彩泡沫里无法自拔。拜托,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尴尬,很不有趣好不好。那些凑过来围观你的人心里想的也许并不是“哇,她好厉害好有趣,我要和他做朋友(或者我要给他生猴子)”,他们心里想的可能是“瞧,这里又多了个傻逼!”
我并不想批判或者宣扬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媚与狡黠。只是我觉得在现代这个很多都很“装”的时代,能够畅畅快快做自己,遵从自己的本心真的是太稀缺和宝贵了。因为有趣这个定义本身就真的很模糊,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有的人认为下雨天光脚在街上走路很有趣,可有的人却认为这样做没有教养太荒诞滑稽。拼命宣扬自己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其实在潜意识里面就是想要迎合大众潮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可是这种所谓有趣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标签或者人设。除了至亲至爱的人,科学验证,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的注意力平均不会超过十五分钟。也许你短时间内可以吸引到一些喜欢你这种人设的人,可是你都不能长时间取悦真实的自己,那么他人的这种恭维赞赏又有什么意思呢?
诚实点对待自己也对待他人吧,承认自己的无趣其实也没那么难,至少忠于自己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