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想法

从《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得出的几个存钱要则

2022-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瑶瑶401

《贫穷的本质》是我常翻的一本书。虽然它探讨的是世界上处于极端贫困人群的生计问题,但里面提到的观念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有很多的启发。

这个假期再次略读,从中总结出五条存钱要则。

第一条、先存后花。

在《贫穷的本质》里提到一个现象,肯尼亚的农民明知使用化肥会让种植产量提高,但鲜有人使用。原因是什么呢?

说来心酸,是因为大部分农民只在丰收后的少数时间有闲钱,这点闲钱没办法维持到下一次施肥前。生活中,永远有用钱的问题出现。

不过其中也有例外,农民欧迪诺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做法是在收割之后,立刻用闲钱储备好化肥。如果中途有其他用钱的问题出现,他会做兼职。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存下钱的秘诀是先存再花。每个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先将本月要存下的钱锁定到储蓄账户,再用剩余的钱维持日常开销。

第二条、增加花钱的难度

还是书中提到农民购买化肥的例子。很多农民之所以不够买化肥的原因是对他们来说购买化肥有诸多不便,以至于他们直接放弃了购买行为。比如化肥要到离居住地很远的城里购买;收割季节后,手里钱多的时候,化肥店却不一定有货,他们没有耐心把钱一直放到有货之后。

生活中即便非常微小的不便也会阻止人们的行动。

反过来说,之所以不假思索的花钱,是因为花钱太容易了。从现金到刷卡到手机上按一个快捷键再到刷脸,商家在不遗余力地降低支付阻碍。

所以要想存钱,得增加花钱难度。比如抛弃信用卡改用现金,支付账户上只保留少量余额,偶尔不带手机。

第三、为自己减压

《贫穷的本质》里面提到,对于穷人来说,每一件事都需要动用自我控制力。自我控制力像一块肌肉,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很容易耗竭。

富人比较优雅,穷人比较暴躁,是因为富人对很多用钱的事项无需反复斟酌,而穷人则需要把每一分钱恰到好处地分配到刀刃上。

穷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他们做出更多冲动的决定。

所以放松,为紧绷的生活减压很重要。

不过由于花钱也是减压的方式之一,所以要预防因为减压而花更多的钱。

先想想有哪些减压而不花钱的方法,放在备选方案里,随时取用。对我来说,冥想、看《康熙来了》、痛哭一场都是花钱的替代方法。

第四、为每一笔存款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在《贫穷的本质》里提到一个叫珍妮弗的肯尼亚市场小贩,她存了很多笔钱,每笔钱都对应一个具体的目标。

比如这笔每个月1000肯尼亚先令的存款是为了建房子;

那笔每个月500肯尼亚先令的储蓄是为了交学费。

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仅有的钱尽其用。尽管她每天的生活费连2美元都不到,但她用自己的经济头脑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为每笔存款设定具体的目标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经济学家泰勒曾经提出了一种现象,叫心理账户。所谓心理账户就是每个人会在内心为不同的钱赋予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心理账户的存在会为影响我们的消费抉择。

比如平时我们只能接受2块钱一瓶矿泉水,但在某个旅游景点,我们会接受更高的价位。这是因为这两笔钱其实分属我们内心不同的心理账户。前者是日常生活,后者是娱乐休闲。我们默认娱乐休闲时,可以适当多花点钱。

韩剧《爱情是什么》里,刻画女主角知恩是一个智慧,有头脑的家庭主妇时,有一个细节,知恩结婚时,娘家给了她一大笔私房钱。被丈夫大发发现了,大发问知恩:想要怎么花这笔钱。知恩说:可以给你买辆车。但不能把大钱掰碎了零花。

因为知恩知道整钱和零钱都是钱,却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整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些大的目标,而零钱却会被不知不觉花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