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闪的星光深度思考副业项目自由职业无本创业

19岁女孩连扇15岁女孩50个耳光,巴掌、鞋底齐上阵!背后内因令

2020-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司离SiLi

01

4月22日晚,一段“女孩打人视频”在网络中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一个女孩在烧烤店殴打另一个女孩,疯狂连扇近50个耳光。

23日中午,“滦南公安网络发言人”发布案情通报,通报称,2020年4月22日,滦南县公安局就“网传女孩打人视频”事件开展立案侦查,现已查明:2020年4月21日21时许,受害人吴某与犯罪嫌疑人田某等人在滦南县倴城镇某烧烤店用餐期间,吴某到一楼上厕所,田某两次叫其上楼,因吴某未回应而心生不满。吴某返回后,田某大声呵斥并用巴掌、鞋底对吴某进行殴打……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一个19岁的女孩,为了一点小事竟能连扇人50个耳光,手段之残忍,可谓触目惊心!此前,一部校园暴力题材电影《少年的你》爆火,网上有差评说电影里校园暴力的情节太夸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怎么可能欺负到那种程度;还有人说现在讲校园暴力的作品太多了,都在输出负能量。

依我看,电影中的情节非但不夸张,反而比现实中“温柔”得多;此类题材的作品也完全不够多,因为这种暴力现象仍然频频出现在诸多新闻报道中。被报道出来的已经如此之多了,那些没有被发现报道出来的又会有多少?

02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青少年,也就是14-25周岁的群体,他们的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占比高达50%~70%。

2018年9月5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以人民法院2015-2017年校园暴力案件刑事判决文书为依据,对校园暴力情况进行了详实的数据分析。以下简述几个要点:

1.分析显示,抢劫、殴打等恶性校园暴力行为呈年轻化趋势:涉抢劫罪校园暴力案件超八成被告人为未成年人,其中以16-18周岁为主,作案呈年轻化趋势。

2.校园暴力伤害恶劣:过半的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2015-2017年,57.5%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故意伤害案件,其中高达88.74%的案件导致受害人存在伤亡情况,31.87%的案件受害人重伤,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超过80%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无预谋的突发性冲突犯罪。

3.日常琐事最容易引发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案中,55.12%是因为发生口角、小摩擦,因满足个人私欲进行犯罪行为的案件占比不足20%同时,诱发故意杀人的案件中,67.44%是日常琐事引起的,21.74%是感情问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仅占4.65%。

看完这些数据之后,不知道你对校园暴力(或者说青少年暴力)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

03

很明显,青少年暴力呈现出低龄化、群体化、暴力化、职能化、突发性等特点。事实上,青少年暴力是一个有着复杂成因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未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律意识薄弱、青少年期情绪易冲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强好奇心和低认知能力矛盾、来自家庭层面的消极影响等,都是导致此类暴力事件频发的因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无法一一赘述。

重要的是,青少年暴力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极其深远的。

“恶”一旦在人的内心里滋生,就难以消除,更何况是在滋生在年龄尚小、三观未立的青少年身上。很多情节严重的未成年青少年犯罪者最多不过接受几年劳动改造教育,而劳改出狱后重新犯罪的不在少数。

青少年暴力也打碎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十几岁的少年人正处在一个美好的年纪,他们本该心向阳光、积极向上,茁壮成长,然而在诸多青少年暴力中,施暴者往往用极其残忍的手段犯下触目惊心的暴行,以至于很多青少年施暴者的父母在获知此类事情之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怎么可能!”“肯定是搞错了!”“他们平时那么乖巧懂事!”。

但是,痛苦、恐惧、绝望、自卑、不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却将会伴随受害者的一生,即便是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网上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后回忆起校园暴力:整整十五年,在那间我被他们殴打的教室里,他们欺凌完我后顺利离开,只有我,被无尽的恐惧困在里面,十五年都没有走出来。

04

青少年暴力往往给受害者带去巨大的身心创伤,然而对于很多施暴者,未成年的,或者只是殴打别人但没有造成严重生理伤害的,所受到的惩罚不过是批评教育;就算是情节极其严重、使人致残甚至致死的,对于未成年的也只是判以劳动改造教育。

甚至有的人还要说“他们只是孩子,希望广大网友对孩子要宽容一些,对孩子千万不要有过激的言论,否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让我们心惊的不单单是暴力本身,还有这种冷漠和选择性忽略的态度、这种群体性缄默。

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在知识层面上的了解并不比成年人少,但是价值观、世界观还处在萌发和建立的边缘。如果一个“孩子”,做了错事,却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只会把他推向更罪恶的深渊。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青少年暴力问题,更重视未成年人暴力问题!也希望这方面的法律越来越完善!更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会被欺负,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会遭报应!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