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语每天写1000字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

远离校园欺凌之家长手册(2):今日的校园霸凌就是未来辱母案的原型

2017-04-02  本文已影响48人  植夫

前几天一篇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新闻报道,几乎覆盖了整个朋友圈。直到今天,“辱母案”在朋友圈依然还在不断地被刷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孩子“身边的霸凌”行为没那么严重,尤其是孩子之间的吵架、打架,都觉得是孩子的成长必经过程。

很多霸凌事件并不像被揍那样单纯,比如起个难堪的绰号、嘲笑别人、联合小朋友孤立某人等等都属于霸凌的行为。其实,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家长视角的手册给大家,当孩子跟你说出“被欺负了”,就要立刻找到这几篇文章,核对每一个环节,今天给大家讲解第二个环节:摸清情况,蓄势待发,营造有仪式感的证据描述

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暴力则是突发的,性质也更为严重,如果确定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暴力,保护他们最好的方法要坚决正面回应。

孩子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只是一味忍气吞声,没准那些在白天被欺负了不敢吭声,却在晚上偷偷搜索“我被同学欺负了怎么办”

咱们作为一个小民百姓,那种教你“把事情说开”、“和对方家长沟通”的屁话可以扫进垃圾堆了。

当然你家庭背景深厚无人能敌,你不用再往下读了。

有专业为后盾的证明

只要打了架,多少都有“软组织挫伤”,可以想想成年人起冲突的时候,有一派人就坚持不先动手,对方一动手就迅速倒地,等警察来了去医院对医生说恶心,然后用脑震荡的诊断跟对方要个三五千元。

换句话说,只要头晕恶心,这官司就可以打。

大多数的中国人,对精神病学都是一知半解。为人父母的人,千万不要对精神科有排斥感,如果孩子睡眠受影响、害怕上学,那就带他过去看看。不用担心挂什么科,医院基本上只有精神科,到分诊台对护士说,孩子被打了,不能上学,她们就会帮你选择适合的大夫,大夫会给你一份合理的证明。

一个真实的“口供”外加一份正式“笔录”

你如果只是听了孩子的转述再转述给老师,那老师可能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随随便便闹着玩的事,如果你真的把孩子所说的打印出来,由孩子签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多数人都敬畏那种仪式感强烈的人。

询问孩子的时候,心平气和,问清细节,用陈述句式,重要的词句可以用直接引语。至于具体的格式,不要选择公安的“询问笔录”模板,太夸张了,笔录要包括:时间、地点、被怎么打、打人的是谁、第一个动手的谁、还有没有其他受害者、孩子有没有还手,有没有人使用武器或者物品,有没有老师或者同学发现或者围观,一定要注意细节。最好由全家最冷静的家长来询问,如果都做不到,就借一个远一点的亲戚。(整理自熊大行老师《关系攻略》)

还要询问,对方有没有碰触孩子的隐私部位,如果有的话,要加入性骚扰的内容。有性骚扰(哪怕是同性的)的情形就不再是闹着玩了,对学校来说是一个丑闻,而且是易于传播的丑闻。

笔录完毕之后,先不要急于到微信群里去吵架,事实上,永远不要直接去跟欺凌者的家长主动争吵。真正的力量引而不发,越冷静的人越有力量,越不苟言笑的人,越深不可测。

英雄不是肾上腺多只是比别人更善于准备

整个过程你要让孩子参与,告诉他为什么做阳谋。千万不要头脑发热上去就和天斗,和人斗,在孩子面前不仅仅暴露了低级,更让他迷信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在一个脑力比体力更重要的社会,这个言传身教可不是个好的价值观指导。

我想,当问题突发的出现时,很可能理性并不能战胜冲动,但是上篇文章《远离校园欺凌之家长手册(1):老师的KPI考核是什么》,已经分析了在这个事件关系链中起主导作用的人——老师,了解的第三方利益,你一定要攻略这个同盟,你就要做这些准备,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我们准备充足,找到事件关键人物,在下篇会详细介绍怎样开始我们的第一步沟通,带上孩子,开始我们借力打力之路,去达到最重要的目标——保护自己的孩子以后不受欺负,把孩子欺负别人的事情摸的清清楚楚。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十四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