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美文连载散文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1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165人  室静兰香a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1

                              代序

        乔公永星的美文《太阳照在串场河畔--当年那些事》(标题是我加的)在他七十寿诞期间陆续编辑成功,并在“简书”网发表面世,乔公之文言语朴实,生活气息浓郁,生动而真实地记述了儿时的点点滴滴,令人感叹,令人共鸣,却又令人耳目一新!只因本人水平所限,真的无有恰当的语言所能表达我心中之想说。其实,在我看来,他的文章的最大价值是能留给后世人类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的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情。意义十分深远。祝风趣幽默的乔公永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继续加油,妙笔生花,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飨世人。

                                李瑞安

                              2018 12 01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1

                      乔永星

              --当年那些事(一)

尘封几十载,

记忆成碎片。

连篇累牍缀,

难于上青天。

      老年怕至老年至。而今白首悔当时。若得蒼天延我寿,决不虚度付东流。

      快乐与艰辛并存,坎坷同饥寒共舞。

      与共和国同龄之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脖系红领巾,身夹两本书,手搬一张凳,快乐去上学。

      童年天真,孩提无邪。

      入学年龄,充满浪漫好奇。喜用独特的眼光,审视一切。

      没有高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宽大平整的黑板,甚至没有讲台课桌。

      草房三间,四面透风,下雨屋漏,刮风侵身。一班五十余人,一二三四年级同处一室,同一师从。课时四十五,平摊十一分。老师授课时,不可以朗诵,更不可以议论,提问。

      记忆中好象没有太多的作业,放学回家,还有太多的家务,如拾草,挑猪莱,拾粪,挖野菜,打扫猪圈,甚至搓绳,也是免不了的。

      诸多家务中,拾草尤难。户户冒烟,家家缺草,田边路埂,到处光秃秃一片。实在无法可想,拾稻根,捡牛粪,晒干后,拉风箱而烧。

      城市缺煤,农村少草。

      计划经济,定量供应。

      农村的烧草,也要计划,且远远不够一日三餐塞灶堂的。

      衡量农村庄户人家经济状况,存草多少,成了重要检验标准。

      姑娘嫁人,事先流行访亲,除对男方作些了解,必要在所住墩子绕亇三圈兩圈,养猪没有,多少鸡?草堆多大?草堆大的人家,必定吃陈粮,烧陈(注1)草。姑娘可嫁。

      六十年代的农村,粮食加瓜菜代,能填饱肚子则心满意足,不作他求。

      小时读书,一枝铅笔,两本书,仅此而已。没纸用,自已想办法,动脑筋。

      早上起来,直奔鸡窝,瞅准时机,眼疾手快,手拿鸡蛋,直奔代销点而来,一蛋可换纸一张。拿回来,高高兴兴,裁成三十二开,订成本子。可让自己高兴好几天,可以在班上炫耀一番。

      如此一来,但凡家中養鸡的,都有了自己的本本。

      四年级,老师要求用钢笔,不用小看几角钱的钢笔,可是一大奢侈品。一般买不起。

      下半学期,家人买了一枝五龙牌的钢笔给我,之前,千叮万嘱,如何贵重,如何从上海带回,写字不能用劲,用完笔套拧紧,防止跌落,损坏笔尖,要别在胸前,一是防偷,二是防折。左叮咛右嘱咐,说干了嗓子,才送到我手上。

        第一次用钢笔,心里一高兴,忘了放学,人都走了,我还独自一人写写画画。直到老师叫我,才收拾东西回家。

      三年级后有书法课,起初,老师示范,半数人无笔墨,干瞪眼看,人手一册的大楷本,一次只能写一张,一本要用一学期,印象中也是计划的,不可多得。只有回家找旧纸练,旧报纸是很少的,尤其农村学校。我曾通过城里亲友,要

未完待续

注1,陈,陈旧的陈,用不完剩下来的--编者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