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舍一物”之2:我为什么总是舍不得丢弃东西
我总是舍不得丢掉不再用或者至少已经好几年不用的东西,不仅是这些有用的东西我舍不得丢弃,还有一些,比如外卖的一次性餐具,快递的纸盒子,物品的包装纸之类的,我同样也舍不得在第一时间丢掉,总觉得这些东西还有用,想着或许有一天还有我想要用到的时候。这样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多年下来,房间里的东西越堆越多,越来越乱,感觉整个房间像一个大仓库,我不是在享受房间,而是一个看仓库的。
这让我很不爽,我一直想着要断舍离,要把这些不用的、不好的、不喜欢的东西全部丢掉,开开心心,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呆着自己的房间里,干净、清爽、舒展、舒服。
可是,我发现当真正要去丢东西时,我总是下不去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啊,都在曾经或者当下参与到我的生活中过,一想到我可能还有一天会用到它们,我就舍不得丢弃。
舍不得,怎么破?仔细感受这种“舍不得”,是因为总觉得这个东西还有用啊,丢掉太可惜了。
如果这样想,那还真的就一辈子也做不到断舍离了。因为任何一个物品,就总归会有它的用处的。而只要有用处,就又舍不得丢掉了。因此,我觉得这里边需要的一个认知和观念的转变,就是,以前我的认知是建立在“实用”或者说“有用、能用”这一根基之上的,而现在,我需要做出改变的是从“有用”的功用角度转变为“好看、匹配”的美学角度,即一个东西在当下是美好的吗?是和此时此刻的我相匹配的吗?而不仅仅是这个物品还能用吗?
从“实用”到“审美”这个认知基础的准备也将是我对自己认知从“工具性生存”到“审美性生存”的转变。
所以,要想做到能够舍弃,就不能从“这个东西有没有用”这个角度去考量,而是必须换个角度,从“我是不是需要”这个角度去考虑。这里边有三个维度:1、我需不需要这个东西:如果需要,就留下,如果不需要,就放弃;2、当下的我需不需要这个东西:有些东西,我需要,但不是当下,而是以后,那么,现在就可以放弃。3、这个东西和现在的我是不是匹配:我或许需要一个这样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和目前的我不再匹配,它不再适合我的气质和状态,那么,就可以丢弃。所以,需要、当下、匹配,是思考一个东西是否要继续留下来的三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就可以舍弃了。所以,今天,就先从观念上改变吧,先舍弃“有用”的想法,而是代替以“当下的我需要这个且它配的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