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者合集研究生们,侃侃实验室生活随笔散文

经历与见证——我与研究生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9-08-09  本文已影响3人  TAIKEMAN

关于开展纪念“恢复研究生教育40周年”征文活动通知。

图片来源:百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40年,回头再望却早已不是从前。

2018年,中国迎来了“恢复研究生教育40周年”庆典。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任。4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已俨然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已实现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并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我,是一个95后的青年,可以说,伴随恢复研究生教育的时间并没有40年,或许真切感受到恢复研究生教育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我还是想要把我与研究生教育从陌生到相遇、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从相爱到相守的过程与他人分享。

“语文108,数学141,英语82……”,电话挂断,家里的气氛突然沉重了起来。父母辈都是庄稼人,从小到大也没读过几年书,望子成龙的心愿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高考成绩已为事实,而我也正在经历着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岔路口。父母觉得高考成绩与模拟考成绩相差很多,劝我再复读一年;而我内心想法却与父母大相径庭,高考成绩作为付出那么多日日夜夜的回报,我从内心上完全尊重这个结果。父母执拗不过我,在我承诺了上大学后一定会考虑考取研究生。这就是我与研究生教育的初次相遇。

大学的日子使人安逸,恍恍惚惚的混了一天又一天,恐怕考取研究生的念头早已抛之脑后。“你们以后毕业了是直接工作,还是打算考研呢?怎么想的啊?”,这个每位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过早的被我的室友提了出来。清楚记得,那是大二下学期的一个晚上,熄灯后的宿舍并没有被黑夜笼罩,似乎隔空还能看清室友们那紧张而又迷茫的脸庞,那晚的思想碰撞,让我这个几年前承诺过考研而又弃之脑后的人无地自容。大学二年级的我们,思想似乎都没有那么成熟,考研这个名词在我们之间并没有成为流行。自打那晚后,我第一次登录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第一次查阅了各大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第一次……。这就是我与研究生教育的初次相识。

甚爱《为学》中的一段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唯有靠努力往前走。时光回到大三下学期,班级里形成了两派人,一方准备实习,毕业便就业;另一方准备考研,毕业继续深造。大家似乎都开始为自己的前程而担忧,就连不思进取的小胖同学,最近嘴里都在嘟囔着“工作、考研……”。而对于一个着手准备考研的新人,心中一定藏着许多的迷茫与困惑。应不应该考研?专业与学校的抉择?如何规划复习时间?……考研前三个月的每一天都被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笼罩着,我常把它称作“吓死人”的考研前期。踏踏实实的拿起高数课本和英语单词本,从最简单的定理算法和英语单词开始,用三个月时间扎扎实实的把基础过了一遍。“坚持就是胜利”这句经典的话恐怕放到哪里都能够完美契合。随着刚开始考研的新鲜感和最初立下的满满的斗志消泯在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考研复习中时,坚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南京的盛夏,总是不会让人失望,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滑落滴在了起皱的稿纸上。总有人半途而废,而高温陪伴下,演算着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数题目,一遍遍背诵着那生涩的英语单词的“斗士们”是好样的,想必“痛并快乐着”是他们最为真实的体验。我常把这个暑假称作“热死人”的考研中期。经历了九月底的预报名和十月初的正式报名,确定了报考院校,压抑过久的心情似乎坦然了起来。这个节骨眼上,如何利用最少的时间来最快调整好状态恐怕是每位“斗士”最关心的问题。11月的南京就开始飘起了大雪,这个冬天似乎来得有点过早,寒意侵袭,原本舒适的“小窝”一下子变得冷冰冰。热水杯、暖手器、热水袋、羽绒服、秋裤……竭尽所能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而身后时常传来的阵阵跺脚声,在寒冷的气氛中显得尤为响亮。我常把这个冬天称作“冻死人”的考研冲刺。这就是我与研究生教育的初次相知。

一纸录取通知书对于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清晰可见的,而在考研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立、成熟、果断、坚毅却是无形的,而这些无形的积淀却可以惠及我们一生,让我们终生受益。父亲不常来学校,上次来校还是四年前大一新生报到那会儿,庆幸的是,这次的研究生报到没有被淋成落汤鸡。与父亲在学校里转悠了一圈,该交的材料,该领的材料,宿舍的整理……一切安排妥当,吃完午饭,父亲便急匆匆赶了回去。独自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里,回想过往,展望未来,心中悲喜交加。梦想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筑梦之路充满艰辛,非有志者不能至矣。第一次与导师碰面、第一次参观实验室、第一次接触科研……就这样带着众多的“第一次”,开始了我的研究生旅途。新的旅程,总是会有一种希冀和幻想,有一些兴奋和新奇,可是想要在全新的领域里做出点成绩并没有那么容易。可以说,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人每天都是糟糕的、乏力的,繁重的课程、苦涩的论文、缓慢的实验进度、导师的急切盼望……快要把我压的喘不过气来。整个国庆节,我把自己关在了实验室里,做实验,记录数据,做实验,记录数据……反反复复,实验最终没有如愿实现,可是内心上却迈过了一道门槛,那几天的经历让我喜欢上了静下心来做实验的自己,找回自我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现在看来,那几天的“死脑筋”对我之后的科研工作至关重要。柳暗花明又一村,打破了心灵上的枷锁,生活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科研上,能够与导师、师兄姐共同探讨。《论衡》有云:“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学术科研工作亦如此,绝不是几天就能出成果的。专注与坚持在科研工作中体现的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在科研这条路上最大的获得。这就是我与研究生教育的初次相爱。

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曾有过专访,个人非常赞同的一条是:“研究生阶段是决定人以后成就高低的一个分水岭。” 确实,一年的研究生经历,使人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面对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的积极态度;教会了我独立思考,打破常规的思维能力;教会了我团队合作,广泛交流的重要性;教会了我……导师常说:“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做研究,我只是在后面起一个保障作用,真正冲锋陷阵的应该是你,在你的毕业答辩的时候,你应该比在座的所有人更清楚你的研究,因为这是你开拓的点。研究生就是要突破这个点,突破这个点你就毕业了,这个点越大,那么你的研究就是越成功的。”谨记导师的这一番话,接下来的两年研究生生涯里,我会更加努力,更加专注,与科研“死磕”到底。研究生阶段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年时光,却值得我们花一辈子去领悟和学习这三年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与研究生教育的一辈子相守。

一年前,有幸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一年后,有幸见证了“恢复研究生40周年”庆典。身为研究生教育的一名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我会朝着成为一名合格的创造者、贡献者的目标努力前进。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