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最近研究的西周牛人-周公
谈到周公,我们首先想到的关联词语:周公之礼,周公解梦。
周公之礼指的是行房事。相传在西周初年男女滥情,周公认为这样不妥,于是规定:男女婚前不能发生性关系。后来人们把这个叫周公之礼。
周公解梦,完全是后人所做,假借周公之名而已,跟周公完全没关系。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位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周公名叫姬旦(对,就是这名字,不要和鸡蛋混淆),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小时侯已有仁德的品行,不同于其他兄弟。
周公为什么周文王不传位给更加仁德的周公?因为在文王的子女中周公排行老四,嫡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死的方式也很惨,据说是作成肉羹“献给”被囚禁的文王,文王次子就是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商朝的帝王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如果没有弟弟,才轮到儿子即位;而周是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故排行老四的周公,虽有贤德之能,但必须遵从这个规矩。
武王驾崩后,武王之子成王年纪尚小,周公代以摄政。周公摄政引起了流言蜚语。据《史记》记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周公说:我代成王摄行国政是怕天下反叛周室,那将无法面对先王,三王忧劳天下很久,到了今天才算成功。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天下,年幼的成王就这样成了“傀儡”,实际由周公摄政。
在武王克商后,大局未稳,一个重要的难题是如何让殷民臣服?武王和周公给出的办法是“以殷治殷”,让商纣之子武庚治理殷地,同时加上三监做保险,分别是管叔,蔡叔和霍叔。成王时周公摄政,三监认为周公摄政是为了篡权。叛乱大旗开始舞动,就是历史有名的管蔡之乱,或称三监之乱,武庚之乱。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遗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周公平定叛乱后,为防止殷遗民暴乱,将其分散到卫国和宋国。分封弟弟康叔到卫国做首任国君,商纣长兄微子启到宋国做首任国君。周公将宗族姻亲分封到各地,一共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王室宗亲占据五十三个,另外都是异姓姻亲和开国元勋,分封的诸侯国中最大几个是:鲁卫宋晋齐燕等。
西周初分封诸侯国这就是周公创立的封建制和宗法制。同一宗族内部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宗法制好比一颗大树,大宗和小宗构成枝叶,树跟是宗周的周天子。这样分封的目的,实质是为了稳定政权,保证国既是家,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家天下。为了让树枝更加茂密,让更多的部落种族融入到这个国家,规定“同姓不婚”,周王室要和异姓通婚。
宗法制周公通过分封和宗法制,封建王朝基本有了稳固的雏形,但是还差一点:如何约束人的行为,让国民忠于周天子,让各阶层之人各司其职?
影响中国深远的礼制出现了!
周公创造五礼体系(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不同的阶级通过礼仪来建立起一套国民约束系统。这也是德治这个思想的具体行为规范。周礼的发明,代表着华夏文明进入以礼乐为代表的时代。
周礼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在周公辅政的七年间,每年都有历史性功绩(东征顽固殷,营建成周,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尚书》中记录:“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摄政七年,可谓业绩辉煌。
周公之伟大不亚于任何帝王。因为由他创建的封建制,宗法制和礼制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根本,由此衍生出的孔孟儒家思想直到现在仍影响深远。因此他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圣人,即元圣。
西汉文学家贾谊曾经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