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强迫”自己看书的?
在分享刘老师是怎么看书之前,我想先问几个问题:
亲爱的,你有多久没看完一本书了呢?
即使看完一本书,你能内化多少?
平时的阅读习惯,你更喜欢看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更喜欢鸡汤类的碎片化的文字,还是更喜欢这种长篇的概要性书籍?
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书?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我来分享是怎么看书的。
我是怎么“强迫”自己看书的?(一)
我算是一个对阅读感兴趣的人,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可是感兴趣是一回事,真正打开书阅读是另一回事。
阅读的欲望人人有,但是有毅力坚持的没有几个。我就是这一类人。
我是老师,工作的需要,更多是和专业性书籍打交道,尤其是教辅用书。可是教辅书翻阅不能算阅读,只是拐杖而已。
老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备课、上课、教研、反思,每个到最后都依靠落书写呈现,哪还有心思写读书?可是我又迫切的想看书,怎么办?
采用强制手段,对自我的强制。
第一,每天和喜欢读书的人接触,把探讨的话题固定到读书上面。最好共读一本书,这样更有动力。尤其是讨论的时候,会有很多思想的火花碰撞,本来自己没有关注到的点,和人一交流,往往不止是两个人的观点碰撞而已,甚至能衍生出更多。
第二,付费阅读。找规矩感比较强的组织,时时提醒,共同讨论。这个方法最好用,并且交到了很多朋友。因为价值观和爱好比较一致,所以共同语言也多,每次交流都是一次提升。
第三,听书。我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就荒废了。我更喜欢文字的东西,可能这属于个人偏好。不过我的书友里面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听书的,因为听书不耽误做其他的事情,比如你在开车、做家务、走路、锻炼等等空余时间都是可以的。我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比较喜欢听书,个人觉得可以推荐。
第四,固定的时间段看书,培养一个仪式感。其实对于一个身在职场的宝妈而言,找固定的时间看书,是很奢侈的。
事在人为,可以试一试。比如上班的路上,比如协调孩子的睡觉时间,比如得到家人的支持等。
正常上班的时候,我一般是三块时间看书:工作时间内看教育类书籍,孩子睡觉时间看小说类,孩子玩耍的时候看小短篇文字。
这无形中也带动了孩子,他看到我看书他也会主动找书让我讲。这里不做展开。
(二)
只是看书,看不懂,看不进去,我认为不能算是有效阅读。不能达到内化就是做无用功。
想把书籍的内容有效吸收,我是这样做的:
一、针对不同的书籍类型,选择不同的阅读时段。
这有利于消化吸收。比如看专业类型的时候,我会做笔记,同一个点,我需要反复研究,查阅资料。
如果放在闲暇时段,会特别无效,反而有挫败感,所以找整块时间“啃”专业的大部头。
那基本上我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看小说或者碎片文字的,因为这种只要识字,过一遍,后续的思考,可以剥离开整理。
二、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我自己是做了两种。
一种是直接在书上面勾画,记录(所以我看过的书,一般不外借,画面感太脏了,哈哈);
一种是整理成文字,储存。往往整理的时候,我会参考自己勾画的东西,这样相当于做复盘,尤其是大部头,如此思路特别清晰。
三、及时分享。我认为自己看,不说出来,不讲出来,时间久了会忘。
我是三个渠道分享:
(一)分享给学生。因为自己是老师的关系,很多我自己看的书都会推荐给学生,所谓教学相长吧,每次效果都特别好。
(二)跟好友分享,面对面都可以讲几个小时,微信聊天都能手机聊没电。
(三)读书群分享。虽然大家可能并不相识,但是探讨起来也特别激烈,并且我申请了做读书员。做读书员是有要求的,算是强制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提前规划,理清思路,这对个人内化来说非常好。甚至有时候,自己觉得看的很懂很明白了,但是分享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就需要重新来一遍。
我非常喜欢家长读书会、老师读书会、领读会这种形式,像这种无形当中,有指引性和规范性在起作用。现在社会太浮躁了,手机不离手,大家都被碎片化的信息冲击着,所以提纲挈领的去读书变的特别奢侈。
当个人不能约束自己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外力的约束,我感谢读书会里一起看书的朋友们,看到他们每天每天的笔记分享或者语音分享,自己就也有了这样的欲望。
人是环境的人质,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接触。
(三)
聊到自己阅读,就不得不提一下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阅读能力问题、阅读兴趣问题、正确打开阅读方式问题,以及有没有阅读障碍等等。
我在辅导孩子们做阅读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阅读思路是有偏差的,即使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他的阅读方式和思路也多少存在偏颇。这就是他并没有很好的走上正确阅读的道路。
这跟家长有直接关系,家长尚且不读书,或者说读不懂,怎么教孩子呢?
用正确的阅读思路教孩子,事半功倍;不正确的阅读思路教孩子,事倍功半。甚至还能把孩子教跑偏。
所以当家长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的时候,别瞎指导,您会害了他的。小宝贝的话建议家长咨询专业的老师,找正确的辅助方法。如果孩子已经9岁,那建议直接找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