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中(上)

2024-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孟子说,孔子登上临淄郊外的东山,俯视山脚的都城,一下子觉得鲁国太小了,后来他又登上东岳泰山,俯瞰天地之间,觉得天下也还是太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山河湖泊就不算什么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其他理论学说就不足为道了。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心胸才能开阔。治学也是一样,圣人之学就如泰山,只有立志修习圣学,才能产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一旦进入了圣学之殿堂,那么其他的学说都显得渺小了。圣人之学,才是正学,不要被各种各样的异端学说蒙蔽了双眼。

孟子说,观水,一定要看他它的波澜起伏,水是活泼泼的,圣人之学不是教条,也是活泼泼的。日月本身非常明亮,只要光线所及,一切也变得明亮了,圣学就是日月,它能让我们明白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

流水的最大特点是,在它行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填满途中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它才会继续往前走,治学也是一样,如果有志于圣人之道,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往前走,这样才能真正通达明理。

章,完整的一首乐曲,乐竟为一章,章由一个个音符组成。孟子以谱写一首完整的乐曲,来比喻治学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彻底弄明白,就不放弃,直到融会贯通为止。

孟子说,天刚蒙蒙亮,人一起床,就开始就孜孜不倦的为善,这是舜的徒子徒孙。天刚蒙蒙亮,人一起床,就开始逐利,这是盗跖的徒子徒孙。舜和盗跖的区别,没有其他的,只是逐利和为善的差别。

 

孟子说,杨朱奉行一切为我的主张,他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主张兼爱,为了天下,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鲁国贤人子莫执中,兼顾无私和有私,这就接近于道了。但是执中如果不能权衡实际情况,还是和执其一端一样。人们之所以反对执其一端,因为这破坏了道,抓住一偏而丢掉了太多合理的东西。

权,秤砣,也就是衡量的标准,那么这个秤砣显然是道,无论有私还是无私,都以是否合乎道为标准。《康熙字典》有一义项解释:权,经权,反经而合于道者也,违反经书的教条,却是合乎道的选择。后来,伊川先生说,不知道子莫是如何执两者之中的,可见执行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但有一点应当是明确的,权,不是权衡利害得失,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何才是合乎道的,也就是所谓的“时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