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同理心”究竟是什么?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别人,并且尽可能体会他们的感受,直到对他们的同情转化成我们自己的感受。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组长的选择
一天,一个CSR被客户投诉,心情很不好,被组长发现了。
组长的应对方式可能如下:
第一种:这有什么呀,很正常,不要那么脆弱嘛!一定是你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种:具体怎么回事啊?客户怎么说你了呀?你怎么回答的呀?你怎么这么回答呢?你要XX回答就好了。
第三种:别在意了,犯不着跟他们计较,别气到自己。
第四种: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客户投诉常常会有的,要学会看开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
第五种:遇到这种事,心情肯定好不了,你心里一定很憋屈。
无疑,最后一种方式更容易被CSR所接受。往往这么一句直入人心的话,就能勾出CSR更多的牢骚。组长只需静静地当一个听众,待她发泄完了,痛快了,再补一句第三种或第四种方式的话。这时CSR可能会改变想法:其实吧,也没多大事儿。客户受到了损失,来投诉是正常的,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下一次我一定可以处理好。
其实,当我们处于强烈的负面情绪时,并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也不需要具体建议,更不需要对比他人成功的案例。第一需要仅仅是倾诉,俗称“倒垃圾”。对方只需要认同我的情绪,然后做一个聆听者,等我一吐为快发泄完了,大部分负面情绪就得到了缓解。最后再听到一两句暖心的话或者得到一个拥抱,负面情绪也就彻底转化成正面情绪了。
看起来很简单,会让人感到很舒服,但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转化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就是同理心。
7.1 同理心
情商领导力就是通过情商来施加影响的领导力。
如果我们想要影响他人,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自己,我们要认知自我,要进行自我管理,这是我们影响他人的前提。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要影响他人首先要理解他人,尤其是要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是要具备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就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这里的共情就是心理咨询中所说的共情。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铁钦纳(Edward Titchener)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指的是行为模仿。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痛苦的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越细,没有人可以一个人独自的生活下去。在工作中,也更多地依靠团队协作来完成任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经历,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因此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甚至会引发冲突。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只要你坚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尤其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对方的情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初衷,最终求同存异、消除误会。
同理心的概念是新的,但它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文化中的“黄金法则”:“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都是同理心的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同理心:一方面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人;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推测他人可能的喜好,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往往起源于彼此的误解,或是一方咄咄逼人,或是一方抹不开面子,或是情绪过于激动,或是过于固执己见……,其实这都是可以避免的,应用同理心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些状况。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想象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经历同样的事件,会怎么做,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现成的流程可以依赖,只能以关心为出发点,为双方都留下空间,设想对方所想要、所需求的是什么,设想对方愿意做的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感受、他们愿意过的生活。不过,人与人之间只是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爱,需要对对方所处的情境感同身受。有了同理心,我们将不会处处挑剔对方,抱怨、责怪、嘲笑、讥讽就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赞赏、鼓励、谅解、扶持。这样,自己周边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谐,在别人需要时自己会很乐于提供帮助,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现实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不管是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具备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体察他人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也会赢得大家的信任。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把同理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很少有人从个人发展与成功的角度去阐述同理心的重要性。而事实上,同理心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社会学家发现,同理心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人的社会化则是一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前提。
同理心对于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它体现在一个人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谈的“信任”不是指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信任(例如,相信自己的下属能把某项工作做好),而是指对人格的信任(例如,让下属相信自己可以体谅他,相信在自己面前不必刻意设防或掩盖他的缺点与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也就没有和谐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社会中取得成功。
信任是比爱更好的赞美。
--乔治·麦克唐纳·弗雷泽
信任关系来源于同理心。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同理心,并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你对他人越真诚,越善于倾听、体谅、尊重和宽容,对方也就会越真诚和相信你。如此继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最终产生信任。
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他人,也是为了让他人理解自己。同理心并不是要一味的迎合他人的情感,而是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在处理问题或做出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可能引起的行为和后果。这样,自己的决定和行为,尤其是当这些行为可能给对方带来损失时,才会得到对方的谅解,甚至得到对方的合作与支持。
拥有同理心,亲密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反之,当传送与接收同理心的神经线路处于断路状态时,关系就会逐渐疏远。当一个人发现周围的人总是不断地亏待自己,对自己的感觉不闻不问时,他将不再努力尝试与人建立关系,也就关闭了自己的同理心感知。可想而知,其后果将是他开始去伤害别人,以生气或暴力的方式做为情绪的出口。对于没有接收过他人对自己的同理心的人,其脑部对同理心没有经验,也没有记忆,也就无法让他人能有被同理的感觉。
-END-
第一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二部分:客户中心实用管理心理学
第六单元:领导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6.1两种管理者
6.2影响力
6.5领导变革
6.6单元小结
以下待更新... ...
第三部分:客服管理中的情商领导力
第七单元:用同理心理解他人
第八单元:客户中心的人际关系管理
第四部分:客户中心文化及指标管理
第九单元:客服文化及落地
第十单元:客服中心的指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