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一场注定失败的理想化“起义”
提及《死亡诗社》,就不得不提及在它十几年后出现的另一优秀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二者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上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故事都是在一群被“奴役”的男孩子和一个特立独行、不为世俗所束缚的老师中展开,讲述一个春风化雨的故事。然而,如果将后者比作爱与音乐组成的赞曲,那么前者就是一曲追求自由未果、理想破灭的丧歌。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看来,《死亡诗社》给人的触动有余,而感动不足。理智地看,它就像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披着诗歌外衣去追求自由的“起义”。这样不成熟的、飞蛾扑火式的抗争留给观众的只有沉重和惋惜。究其失败原因,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组成这场特殊“起义”的几个要素。
首先,起义的条件是否充足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间黑暗压抑的牢笼,那里的学生几乎都是“问题少年”,他们欺负弱小,打架斗殴,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学生,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这就提供了充足的反抗条件和反抗理由,克莱门特老师所做的更多是一种救赎,他用音乐和爱心拉住了问题少年们走向堕落的步伐,用音乐的方式打开了他们封闭的心灵。反观《死亡诗社》,以“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作为百年校训的这所学校并非是“地狱”,相反,它是许多学生、家长眼中的“天堂”。男生们在这所如宫殿般宏伟华丽的学校里,住着二人间宿舍,拥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通往名牌大学的康庄大道。这样的学校别说在当时,即便放在今天,也足以让很多家长费尽心思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读书了。唯一的不足之处,大概就是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不允许学生反抗权威。然而,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卓有成效的,很多人是接受、习惯甚至推崇它的,由此可知,这场起义不具备十分充足的条件和理由,不足以引起大多数的抗争。
其次,再来看看这场起义的领头羊Keating。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者、引领者。不可否认,他的初衷是没有错的,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谓是鼓舞人心的心灵鸡汤,比如“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诗、美、浪漫和爱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我要做生活的主宰,而非奴隶”“我本可以走得与众不同”;他鼓动学生们站在桌子上,从而“时刻用不同的眼光看事物”这些都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也像极了前段时间刷爆各大社交平台的一句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许这也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然而在这些看起来绝对正确的信条中却暗藏着致命缺陷。 第一,诗和远方固然引人神往,没有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都是空中楼阁,更何况摆在这些少年面前的并不是“苟且”,难道守规则就意味着古板吗?难道刻苦学习就意味着缺乏创造力吗?影片中Neil的父亲禁止儿子在上学期间花费太多时间在课外活动中,对他参演话剧更是表示坚决反对,这也是导致Neil自杀的直接原因。然而他也说过,Neil毕业后可以再做他想做的事。这是否意味着,所谓地狱式传统教育不过是为以后的“诗和远方”搭一个更好的桥梁呢?第二,Keating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卢梭也说过人们都是“带着枷锁跳舞”,Keating大胆采用了撕书、站在讲桌上等等新型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校方对这种方式的容忍度和接受度,结果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正是这样一个不成熟的“船长”将原本正常航行的少年们引入了歧途。
接下来要说说这场起义的“主力军”——以Neil为首的少年们。可以明显看出,他们自身存在两个问题。一为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力量有限。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即在Keating老师将要离开时,以Todd为首的近十个男孩站在课桌上以示对“船长”的支持和对学校的抗议,然而请不要忽略,当时还有绝大一部分学生仍安静地趴在课桌前,没有参与这场抗争。这就意味着,这场诗歌“起义”不过是学校里少部分学生的行为,他们并不代表全体学生。二为在这只“革命队伍中”成员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他们中有懦弱、摇摆不定到最后才鼓起勇气反抗的Todd,还有只想救自己的叛徒。Keating忽略或者说高估了自己教学的实际成果,少年们重组“死亡诗社”,然而继承的仅是形式而非内涵,他们聚在一起不过是象征性地读读诗歌、吸烟、看色情画报,他们所追求和享受的,不过是冒险、叛逆带来的快感,而并没有参透诗社的精神内涵。这就仅仅是为反抗而反抗,错把鲁莽当勇敢。
这场“起义”的最终失败便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才华横溢的Neil在和父亲谈判无果、梦想破灭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学校仍是那个学校,老师还是那群老师,其他“死亡诗社”成员们在疯狂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还将如Keating未出现时一样继续;而“船长”Keating自己也被迫离开学校。没错,以Todd为首的少年们最后齐齐站上课桌以表达自己的反抗,可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徒劳的。
总的来说,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字:过犹不及。追求自由和诗意并不一定与传统教育是对立的,它们其实是可以调和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的革新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可是,作为“船长”的Keating在教学时却用力过猛,少年们更是仅凭一腔热血盲目抗争。
Keating并没有错,错的是他传授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时间和尺度。他所传达的追求自由思考、追求理想、坚持做自己的理念毫无疑问顺应了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们的叛逆精神,然而此时的他们却又没有能力去处理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困境,这只会增加他们的迷惘和无奈,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