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
儿时的年味
随着年龄不的惑,多年在外,年已变化成青秋时光里的一个句号。
虽然儿时的年味早已远去,岁月不可追回。不再有儿时对过年有那种殷切的盼望,偶尔怨时光飞逝一晃鬓白的愁怅。但儿时的年却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埋没的快乐。
儿时新年是我急切的期盼和迫不及待的等待。老觉得日子走的太慢,那时老家的冬天特冷,小手往往冻得通红干裂。但为了过年我也早早的东扒西找为年做准备。
儿时的新年我想的不光能吃上只有过春节才有的白馍、肉馅包子。还能穿上哥哥穿过小了改制的蓝卡机四个兜兜的制服,穿在身上挺着胸脯,那兜里再揣着母亲发给我哪块儿八角的压岁钱,心里那个美甭提多高兴了,兜里也装着父亲买给我小鞭炮。
最最骄傲的就是我东扒西凑亲手用小油管和木头制作的小火枪。先找块合适的木板用小锯和小刀弄一把小木枪,枪上边刻上管槽,把油管一头砸扁砸严实了,在扁平与圆管交接处钻个铁丝眼,大小因油管粗细而定,当然了粗点比细的要响的多。然后把枪管固定在木枪槽上,用铁丝做个形枪栓,用车子里的像皮带子剪一指宽的皮筋带套在铁和枪把上,枪就算造成了。用的时候把鞭炮拆散,把黄褐色的火药分二次或三次放进枪管里,用纸塞住枪口拔出栓把鞭炮的火药磕向栓眼,用手一捏滑进小枪管眼里就响了。但不能装药装的太多,多了会炸膛伤人。少装点还能多听响声。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不花钱,利用捡来的哑炮作火药,有时为了捡人家放串鞭的哑炮和发小们挣的土头土脸。但能玩上自己亲手做的的枪,在伙伴眼里就会引来羡慕和嫉妒,自己胸脯也挺的像小兵张嘎一样有风度。
大人们大年三十就开始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穿着母亲改裁哥哥不算太新的衣服,在‘’魏氏家庙‘’敲锣打鼓抢鞭炮,晚上跪在家庙挂着的魏氏影前烧纸许愿。还能拿到父亲两毛或五毛的压岁钱。
初一早晨早早起床,每家每户磕头拜年,目的是让我尊敬长辈不忘亲情,一家一家的磕,磕着头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叫着。长辈们给我吃上几颗油炸果子、柿饼和水果糖,完事我就高兴的满村跑着玩开了。这一天既使犯了错也不会挨打受训。可以不用干家务吃好的,初二背着母亲蒸的‘’䭢䭢馍、饱饱馍‘’走亲戚,回来再背上亲戚回礼的白蒸馍,有时还能拿到几毛钱的压岁钱心里乐滋滋满足,恨不得天天过年!
过了初四村上开始演戏,白天晚上戏台底下人山人海,时不时掌声四起,高亢激昂的秦腔响彻在农村黑夜的上空。戏一直唱到正月十五。正月三十炼完幹火才算年过完。
儿时的年味早已走远 ,但每逢年临近之际,我总是暗自微喜的回味!心里有着丝丝快乐和难过。
快乐不一定建在富裕之上,真正的快乐是在不谙世事的顽皮和天真。如今身在中年感觉时光过的那么飞快,一年转眼就到,没有了那份纯真的期许,反而多了几许对岁月的感叹!
总而言之快乐是一季春天,假如,若许夕阳红灿暮雪冬梅,人生还会让快乐点缀生活之路。
作者:魏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