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乡党篇(16)|孔子对待季康子送的药物的做法和方法

2025-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

季康子赠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对来人说:“我不了解这药的性能,不敢随意服用。”

[解读]

孔子69岁那年,季康子派人从卫国接回了孔子,并拜孔子为“国老”,相当于今天的总顾问。在之后的几年中,鲁国国君和大臣季康子等,都给予了孔子足够的尊重,并很关心孔子的生活和健康。

季康子听说孔子生病了,很是热情,派人给他送去了药材。

孔子先按照赏赐食物的礼仪,拜谢之后收下来,却未立即尝试,而是向来人作了解释,“请转告季大人,这种药的药性我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先不尝试了”。

中国自古讲究礼尚往来,对送礼十分重视。赠送礼物,是对受赠者的尊敬。

送礼时要衡量赠受双方的地位和身份,还要考虑双方的交情深浅,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礼物。

[读后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礼品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美好的祝愿。一份恰到好处的礼品,不仅体现了赠礼者的品味与心意,还能让受礼者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送礼旨在表达敬意,所以只要内心诚挚,哪怕礼品是轻于鸿毛,也会令受赠者感到高兴。

礼物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情感的寄托。有时候,一份小小的礼物,搭配上一句深情的话语,便能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

在漫长岁月里善待自己与他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仪式感,恰恰能让生活变得精致丰盛。

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仪式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而那些给你带来仪式感的人,往往都是爱你的人。

当我们收到不喜欢的礼物时,我们应该以诚挚和感恩的态度去处理,尊重别人的心意,通过交流和协商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随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