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亲子教育家长成长记

斯金纳箱——你在强化孩子的哪种行为?

2020-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有妍有味

20200415

没文化的弟弟

弟弟必须要睡午觉,不然就会头晕,以至于发脾气、或者伤到自己,或者“伤害”我们…

今天早上给姐姐的小任务是教弟弟“文化”,弟弟常常不会做的事情就说“我没有文化”。

所以,姐姐一听可以給弟弟当老师,就来兴趣了。我又支一招,姐姐教弟弟读诗吧。(因为貌似老师要求背古诗,想一举两得的妈妈不容易啊!


K—ai=kai”

下午电话反馈,姐姐说她教弟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弟弟就:“九月九日……”卡住了,姐姐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着说:“我学不来弟弟说的,就是说不清楚”。

“但是,妈妈,豆豆有进步了,他今天给姥爷说,k-ai=kai,请开ipad”。

话说,早上爸爸为了让弟弟说清楚“开(kai)”,要弟弟说了“k-ai=kai”才给打开,弟弟还真记住了,小弟有些发音不准 只能慢慢纠正。


两块土豆片的诱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姐会考虑弟弟的感受了,对于一个从小任性的小公主实属不易,现在她要等弟弟睡好觉了才自己安排时间练琴,不然怕影响弟弟睡觉

好不容易弟弟睡醒了,可是弟弟也要弹琴的,好不啦?

弟弟曾经还特别正经地说:“我长大了,也要弹钢琴”。

以前弟弟要来影响姐姐弹琴的时候,姐姐总是要抱怨:“妈妈,豆豆在这里搅骚,我没有办法弹琴了”,也以此作为现实中不能弹琴的原因。

但是今天,值得欣慰的是,姐姐找到办法了,

她跟弟弟约定:“如果你坐在旁边3分钟不说话,听姐姐弹完一段,姐姐就给你两块土豆片”

——为了满足吃的需要,又才睡醒等着吃晚饭的弟弟来说,那当然是同意了,于是乖乖坐在旁边听姐姐弹琴。

姐姐很开心地给我发信息说,“弟弟真的很乖,就在旁边坐着,也不影响我了”。


举了三个小例子,

先说姐姐的成长:

遇到问题不是抱怨,而是积极应对;


其次,今天的重点是,

一、快三岁的弟弟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会说“我没有文化”,这样的评价一定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他做错事情时候为他开解的,是他不能应对时为了提供的说辞。一遍遍地说他便灵活地运用起来了。比如,不想自己吃饭,说:“我没有文化”…


二、关于对“开”的拼读,因为想要看汪汪队动画片需要大人帮忙,所以在以说清楚“开”为起因的导向下,他练习发出正确的发音,以达到可以观看的目的。

三、姐姐用两块土豆片请弟弟保持安静的方法,同理为:

起因:弟弟想吃土豆片

行为:保持安静

结果:就可以得到正向奖励——土豆片。

哇,说成了三段论一样了。

学心理学的亲们是不是感觉很熟悉的例证:

对的,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其要义为

1.对正确的行为予以及时奖励,就能正强化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如弟弟说“kai”和安静坐着。

2.以减少和消除不期望的事情来保持正确行为的频率为负强化,请注意不是简单的通过惩罚来达到目的。比如,我知道老师们作为奖励可能有“免作业卡”,这就是通过减少不期望的事情来保持她在学校上课时候认真的典型。

3.自然消退(冷处理不正确的行为),就是一个孩子在故意引起注意搞破坏的时候,如果对他置之不理,他就感觉没劲了。

我们发现无论在一个组织中领导对下属,还是在班级中老师对学生,还是在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甚至孩子对家长,都在应用这样的理论

比如,因为这个理论有了程序教学法,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师要善于运用肯定的眼神、竖大拇指的方式、表扬的语言,这些都是在对学生进行正强化。

如前所述,弟弟虽不知“文化”为何物,但是我们不断强化,他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应用于为自己开脱,就像他有一天突然说出“如果那样,就瓦塌稀了”,我们全都哄堂大笑,同时感叹,小孩子的“语言习得”和“环境习得”,就是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发生。

而最直接的老师,确实就是“父母”!

所以 ,当人类有了社会属性,会与外界发生联系就开始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有意无意间,我们就成为了“杠杆原理”下的小动物,因为我们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发生改变,在这个场域被作为强化者,在另一个场域成为了被强化者。

人类行为的塑造和学习行为的发生机制,可以在1926年的实验中得出,满满佩服。

智慧如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将起因、行为和结果联系起来,适当运用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是不是可以更好,而父母与子女更直接的是,及时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您一定知道,小朋友的点在那里,get it ,you all can be better.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