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一》笔记11
上篇:上古天真论
三、何谓“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二、对“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解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对外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恬”就是“内无所营”,“营”为求,即内无所求的意思,就是内心没有太多的需求。其实所有的焦苦、劳、累都是因为我们过度的需求所致。疾病的根源挖到最深处,无非三个字:贪、嗔、痴。淡,就是“外无所逐”,就是对外界的事物要有淡然的心,只有恬淡虚无了,才能“真气从之”。
要想活得好,就要遵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要想活明白,就遵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透啊!)
“真气从之”的真气,又叫阳气。真阳之气足,人才定得住。有的人经常手抖,腿抖,这都是精不足的表现,“精”是指人身体阴的一面,能固摄阴的就是阳,阳若不足,万般都固摄不住。甭管身体哪儿抖,只要是抖,其实都是肝病。
为什么说“男抖穷”?因为男子抖腿,就是精不足,精不足,脑力就不够,脑力不够,他想问题就想不清楚,想不清楚他的事业就难以成功,事业不成功他就穷,就这么简单。
“真气从之”,也指“气定神闲”。气定神闲,不是装出来的,一定是精气神皆足,里面足,外面才能从容;里面不足,外面从容不起来,装只能装一会儿,不久就烦躁了,邪气憋在五脏就“烦”。烦,从火从页,页,指头部,所以,烦,是心病。憋在四肢就“躁”,躁,从“足”,指四肢躁动。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只要讲到“精神”这两个字,一定是两个概念。比如“恬淡”现在是一个词,但在古文里,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恬”是“内无所营”,“淡”是“外无所求”。精神内守,精是精,神是神。什么是精?精,如果按阴阳论,“精”是阴,“神”是阳。如果再继续分,“精”是血,“神”是气。“精”,是有形的,“神”是无形的,但这两个东西都要内守,都不可以外泄。
男孩子早熟,属于气动了,精动了;男孩晚熟,精就特别足,阳气也特别能收得住。所以男孩晚熟一点比较好。而女孩要早熟些,女孩若不早熟,特别大了还不懂人事,月经来了也不懂,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有很多问题。男孩晚熟一些,女孩早熟一些,都是一种自我保护。
精与神,都需内守,精无妄伤,神无妄动。
死亡,包含两层意思,死是指肉体的消失,亡是指灵魂的走失。
“精神内守”,就是不要胡乱地对待身体。比如你要是想养精,就得好好睡眠、好好吃饭,就是食饮有节。“神无妄动”,就是别老东想西想,所谓修炼、修为,就是让你守一个念,抱一守一,就是你脑子别太散乱。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安是“哪里”的意思,病从哪里来呢?大家若能够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三条,病就无处可来。人之所以有病,就是因为你内不恬、外不淡,真气又不从之,精神又不内守,全是否定状态,人最后就得病。人只要脑子一乱,身体就乱,情绪就乱,五脏就乱,乱了,就得病。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医学,最后都归于两个字:修心。
信奉《黄帝内经》,最后的结论也是修心,这个修心比宗教讲得还具体,修心的前提是修气血足,修气脉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