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

2021-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Ryanta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五任皇帝,在他之前,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以及汉文帝和汉景帝。汉高祖刘邦时创立了以黄老之术治国的基本思想,汉惠帝是一个傀儡,没有什么大的实际作用。而汉文帝和汉景帝则以黄老之术开创了史称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文帝和汉景帝治理的时候,在史书中记载:钱仓中好些穿钱的绳子都已经磨断了,仓库中的粮食都快堆放不下了。可见当时的时代有多么的富足(至少可以说明国家非常的富有),那么。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的文景之治的盛世中,是否存在什么隐患的问题呢?

要说问题确实还是有的。

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汉武帝刘邦时就遭遇的问题,也就是外部的强大敌人,匈奴,而另一个问题是,仍然是刘邦创造出来的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关于刘姓诸侯王的问题,而且当时的土地以及很多的商业活动。都被当地的大地主所霸占,因此也出现了很多为富不仁的富人和商人。

当然,这两个问题也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汉武帝拥有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并且他的年龄也并不是非常年长,因此肯定需要人们来辅佐,那么要用些什么人来辅佐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汉武帝是希望能够解决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的,可是自从汉高祖所留下来的体制,就是遵循无为而治的态度,那么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打破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因此汉武帝就必须要用和自己的想法一致的人,因此他举行了一次考试,刚好就碰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董仲舒。董仲舒的想法就是加强皇帝的权利,并且有效得(通过儒学的手段)治理天下,因此,在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死后(窦太后在生前一直阻碍汉武帝使用儒家治国)

在得到了有力人才以后,汉武帝就要开始解决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了。

而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相比,肯定还是内部问题先要去解决,所以刘彻在继位后,第1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内部的诸侯王的问题。

实际上关于诸侯王的问题,在汉文帝时并没有什么非常大的影响,到了汉景帝时,由于汉景帝想要去削番,于是造成了七国之乱。要不是名将周亚夫,汉朝很有可能就要灭亡了。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府库充实,当时汉武帝所招到的贤人中,有一个叫做主父偃的人,主父偃向汉武帝提议,认为可以通过推恩令来解决,具体的方案就是,在周朝的时候,诸侯王的继承者只能是他的嫡长子,现在就变成了只要是诸侯王的儿子就可以继承王位。这样的话,如果诸侯王仍然把他的位置传给嫡长子,就会引起其他庶子的不满,这样就造成了诸侯王的内部矛盾,中央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灭掉诸侯国了。

因此诸侯王们可谓是进退两难,如果顺着推恩令来走,那么自己的王国就会在后代越分越小,越分越小。可是如果不按照推恩令来走,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内部矛盾的产生。

最终,汉武帝成功的解决了国内的问题,虽然也有一些有实力的诸侯王想要反抗,可是都被汉武帝一一镇压了。

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关于外部的问题了。

实际上匈奴的问题一直非常的严重,也一直非常不好解决。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汉高祖刘邦曾经想要去打过匈奴,结果却是发生了白登之围,差点被围死,所以到了后来的历代君王都是采用和亲的态度来对付匈奴。当然和亲也不仅仅是要把女儿嫁过去,而是要带着许多陪嫁的嫁妆,要不然匈奴也不会愿意和汉朝和亲。

那么这匈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才会使得汉朝皇帝如此棘手呢?

最普遍的说法是,匈奴是在周朝时,被从中原大地赶到其他地方的民族,这些民族并不想臣服于那些征服他们的民族,于是跑到了荒漠中来寻找生路,于是这些民族便来到了漠北的大草原,在漠北的大草原并不能农耕,因为土地太过于贫瘠,而且天气也太寒冷,因此匈奴人民就采用了有目的手段来生活,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养牛马来维持生计,养牛和马最需要的就是草,因此匈奴人也被称为逐水草而居,哪里有水和草他们就去哪里住。

可是只有牛和马,他们也不能生存,因此他们会打猎,可就算是打猎还不够,因此匈奴人民就一直侵入南方富庶的汉朝。

可是,匈奴人并不像刘邦在打项羽的时候那么好打,因为匈奴人并没有一个定居地,他们全都来无影去无踪,根本就不知道要去哪里找到他们。

汉武帝想出的第1个对付匈奴的办法是通过一些利益手段来诱惑匈奴,可惜被匈奴识破了,因此汉武帝还得想别的办法。

在这里就显现出了汉武帝身边的臣子们的聪明才智。

匈奴虽然是游牧民族,来无影去无踪,居无定所,可是他们也有特别需要的物资,那便是水草和树。水和草是为了放牧而使用的,而树木是为了建造他们的房子(蒙古包)以及制作弓箭的时候使用的。

那么,是否有一个地方,既有水草又有树木呢?实际上我们需要找的也就是有水以及有山的地方,因为有水的地方往往都有草,有山的地方,山上往往都长树,因此汉武帝派使者和一些间谍打听到了这三个地方,分别是阴山,祁连山,还有焉支山。阴山和祁连山是比较好攻打的地方,阴山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河套地区,而祁连山在河西走廊附近,河套地区有黄河的滋润,因此水草很丰满,又有阴山,因此拥有很多树,而祁连山附近也有河流,因此拥有水草。

汉武帝,于是攻击了祁连山和阴山,使得匈奴的人民受到了很大的物质上的损失,汉武帝还任用了非常有才能的卫青和霍去病,这使得匈奴毫无还手之力。当时还留下了一首歌谣: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在清理完了匈奴以后,汉武帝接着巧开辟的是河西走廊,也就是丝绸之路。原因是因为汉武帝并不想让自己的汉朝限于当今的地步,而应该和其他的国家和地域有所联系。

如果仔细观察第一情图的话,我们会发现,汉朝东临大海,东南也是大海,南方也是大海,西南处是青藏高原,往北走是荒无人烟的大漠,往东南走是大海和当今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非常的寒冷。只有往西北走,才能走出大汉朝现有的疆土,通向其他的国家。因此汉武帝把经营西域当做了自己现在的目标。

于是汉武帝抱着试探的心态,派使团带着一匹用纯金做的和真马大小相似的假马,到西域国家大宛国,去换取汗血宝马。结果大宛国国王并不领情,拒绝了汉使们的要求,而且在汉使们还在大宛国的境内的时候,竟然被强盗截杀了,用纯金做的马也失踪了。那么汉武帝究竟是否应该去攻打大宛呢?

打,是有理由的。毕竟汉朝这么大,大宛国这么小,还敢欺负大汉朝,那么以后汉朝派到西域去的使者就一定会受阻,汉朝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为了的尊严,也应该去攻打大宛。

可是不打也有很充分的理由。汉武帝在攻打匈奴的时候所走的路程,大约是现在去攻打大宛的路程的1/4,从西安到威海(山东威海)大约有1407.4公里,而从西安到大源是从西安到威海的路程的两倍,也就是大约2814.8公里,要知道在当时都是靠马匹来行走,骑马走近四三千公里的路程,可至少需要好多天,并且派往西域去攻打大宛的,也不可能只有骑兵,肯定会有步兵,并且走3000公里所需的粮草辎重也数不胜数,想要攻打大宛,必定会消耗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是我们要意识到,汉武帝之所以要派使团到大宛,并不是为了求什么汗血宝马,而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让百姓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如果汉武帝不去攻打大宛,就不可能完成他打通丝绸之路的梦想,因此汉武帝仍然决定要去攻打大宛。

那么,军费又从何而来呢?

在攻打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基本用完了文景之治时所留下的所有的钱和粮,现在想要接着打仗,就得再搞到钱和粮,那么就得想新的方法。汉武帝想出的方法是:1.盐铁专卖,本来盐和铁的销售都是被很多的富商们所控制的,这会导致富商们变得更加富有,而国家变得贫穷,因此汉武帝把岩铁的买卖权交给了国家。2.购买官职,用钱赎罪。许多富人虽然很有钱,自然也会想着要当个官,因此汉武帝就宣布,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荣誉,并且如果犯罪了,也可以用钱来抵罪。3.告密制度。富人们往往会想着怎么样能够逃掉税收,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汉武帝就下发政策,只要有人捡取,富商们逃税,富商们的所有钱全都要充公,而检举富商的人就可以获得富商们的钱的1/2。

虽然这些政策有好有坏(比如说告密制度会导致社会非常混乱,用钱买官用钱赎罪,会导致官场变得混乱以及法律变的没有威慑力),可是不管怎么说,汉武帝仍然捞来了很多的钱。

可是在当时,卫青和霍去病都已经病逝了,因此汉武帝用自己的小舅子:李广利来攻打大宛,可是李广利却非常的不争气,他把汉武帝所弄来的所有的钱全部败光了,却并没有胜利。汉武帝也知道在打完第一仗之后就没有退路了,因此又释放了天下的奴隶,用尽最后的力气去攻打大宛,最终获得了成功。可是当时的汉武帝已经有一些老糊涂了,当时每一个军官的赏钱都有4万钱,被封为九卿的军官就有三个人,年薪2000石的有100多个人,而被封为县长郡太守的人,则数不胜数(约为几千人),就这样天下变得非常的混乱,农民起义接二连三,要不是凭着汉武帝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汉朝肯定会重演秦朝末年。

最后在公元前80多年的时候,汉武帝终于终于觉悟了,在举行泰山封禅的时候,汉武帝留下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那么像汉武帝如此这样一个英明神武的人,为什么在晚年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呢?这实际上是因为皇权太过于至高无上了,汉武帝还年轻的时候,曾经做出了很多的正确的决定,可是到了年老的时候就不行了。并且在汉武帝身边的众多大臣中,也没有敢于向汉武帝提出正确意见的人,汉武帝在位四十五年中曾经用过十三位宰相,其中有11位或者被猝死或者被罢免,宰相在汉武帝手中只是一个傀儡。

因此,汉武帝所遭遇的问题和秦始皇当时所创立的秦制所遭遇的问题很像,那就是皇帝的权力太过于至高无上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汉武帝所遭遇的问题,就仍然要找到一个职位,可以用来制约皇帝的权利,要不然像汉武帝所遭遇的这样的悲剧仍然会重演。

当然对于汉武帝这一个人的一生,仍然是有功有过的,他的功劳在于打通了河西走廊,赶走了北方强大的匈奴,并且他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也都是为了百姓们的利益考虑的。可是他的过也正在于此,虽然他干这些事情都是为了百姓们而考虑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百姓们并不是受益者,而是被害者,在汉武帝打完大宛以后,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相反连活都活不下去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武帝的初衷是好的,可是未达到目的而做出的手段和决定是有问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