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还会存在吗
找书看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去看喜欢的作家作品中提到的作品。比如《挪威的森林》里永泽对渡边说,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应该可以成为我的朋友。王小波在杂文中也提到过,《盖茨比》和《情人》给他起了蒙,第一次知道小说还可以这么操作。然而这两个人都属于半路出家,一个陪跑诺奖近十年,一个虽然门下有很多走狗,可是连诺奖的提名也不曾有过,对他们的品味不是很有把握,拖拉了十几年才终于去图书馆借了盖茨比来看,至于情人,还是在旅途中蹭住妹妹家时方算完整读过。好吧,承认自己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比找借口困难多了。
小说阅读体验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记得当初心潮澎湃给校友安利《三体》,对方却说文笔差,不忍卒读,心下忿忿。后来获奖了,再去找来看,不得不承认,文笔确实粗糙了一点。总之,读盖茨比的体验很舒适,情节精巧,文笔流畅,既有看八卦的猎奇感,也有可堪回味的余韵。
今天看了电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小李子去一次电影院。好看。
每一个场景都忠实的还原了小说的种种细节,长岛海滨城堡的大型派对,人们推推搡搡挤进门来,在歌舞喧嚣中饮酒八卦钱权交易到凌晨,又凌乱潦草的相携而去。从长岛到曼哈顿的贫民区,有着上帝之眼广告牌下,丰满活泼的加油站老板娘带着珍珠项链迎上明黄色的老爷车,飞起并坠落。华尔街旁,磕了药的私人小趴,迷宫一样的私人会所,刺激着新入行的股票销售。服装鞋袜首饰箱包更是到位。黛西和盖茨比重逢时的紫色蛋糕裙,纵情狂欢时的黑色碎花裙,摊牌奔溃时的白色蕾丝裙,情妇们身上红红绿绿的花边衬裙吊袜带,绅士们各色各样的三件套以及巴拿马草帽,精致到让黛西痛哭的不同质地的男式衬衫,还有黛西结婚时和情妇车祸时的珍珠项链,无不让人想起《sex and the city》还有《gossip girl》。似乎100年前的纽约和今天并无不同,仿佛肩膀上开着百合花的凯莉下一秒就会从街角走来,资深律师米兰达和黛西的高尔夫球手闺蜜的身影也可以高度融合。传奇与爱情悲剧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新钱旧钱经过华尔街的操作可以完美融合。所以菲茨杰拉德和梵高一样生前并没有享受作品带来的好处,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这部作品太过写实,就像小报的花边新闻一样毫无新意。
后来的读者,隔着时间的滤镜,却看到了盖茨比纯粹的爱情:爱你,爱你美貌的青春年少,也爱你饱经沧桑的容颜,还爱你贪婪虚荣的拿腔拿调。这场盛夏的狂欢以车祸和枪杀匆匆收尾,仿佛窥得上流社会一丝真容的穷小子和加油站老板娘直接或者间接的死在血统高贵的黛西夫妇手中,然后他们不置一词的离去,无论是欢爱还是生命的逝去,都只是一场海滨仲夏梦。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尼克一样感到悲愤与恶心,也许更多人只有对阶级固化的麻木与无奈。
影片的结尾,有条弹幕在问,了不起究竟是赞美还是讥讽?也许对少年是赞美,对中年人而言,便是后者了。盖茨比的死告诉我们,三十多岁的年纪,还是不要做二十几岁的梦了。no zuo no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