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童年:亲子阅读成长

绘本《第五个》解读分享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67人  宸瑄的阅读笔记

今天我想要介绍的这本《第五个》。

简介: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门后面是什么呢?

绘本的每一页的画面基本上就是五个坐在椅子上的玩具,乍看每一页的内容都差不多,进去一个,少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每一页也只有寥寥几字,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四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三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两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一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独自进去

医生你好


以上就是绘本所有的文字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绘本的封面:封面上是谁?五个玩具小动物。那第五个是谁?是从左边开始数,还是从右边开始数起的第五个呢?(在这里我们就可以顺便跟孩子聊聊“序数”,问问左边数起第三个是谁?第四个是谁?)每个玩具是谁?他们坐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宝宝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环衬部份: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本绘本的环衬部份,(精装绘本才有的环衬部份,用来连接封面硬纸板与正文,使得整本书浑然一体。这个角度说,环衬的首要作用是起到装帧上的装饰作用。后来,作家们也参与到这个原本属于印装环节,把环衬作为图画书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精心设计创作,使之与故事主题紧密相连,甚至成为故事的重要内容。前后一致的环衬经常是一些用来突出故事主题的艺术设计,有的环衬只是内文插图的主色调,有的是内文的某个细节的放大,有的是内容中某个场景的画面,不一而足。为数不少的环衬是纯色的,用来渲染故事的氛围、强调人物的情绪。)《第五个》的环衬底色是桔色,桔色有时尚、动感,活力四射的感觉,是欢快活泼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但是我们对比封面的颜色,封面的主颜色是昏暗的,冰冷的,在这里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我们会不会想到”黑暗中的光芒“?这个环衬的图画的五把空椅子,那动物玩具们都到哪里去了呢?预示了些什么?

我们给孩子讲的时候肯定不会讲得这么细节,这是大人们的体验,针对不同阶段年龄的孩子,我们只需要提示一下有几个椅子排在一起?玩具动物们怎么不见啦?之类,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就可以了。

扉页部份:木偶人匹诺曹坐在椅子上,那第五个会是它吗?

故事开始了,第一页,我们看到一间黑漆漆的屋子,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灯,但是门下透出一道光线。门外的小椅子上坐着五个动物玩具,好像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每个小玩具都受伤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受的什么伤?小熊的手和眼睛受伤了,青蛙的背贴了创口贴,鸭子少了一个轮子,发条小企鹅翅膀都没有了,小木偶的鼻子断了。(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发现不同)

看,发条小企鹅不时的看着门,门后面到底是什么呢?

门开了,出来了一只缓慢爬行的小瓢虫,房子里透出了大片温暖的光,好像没有那么可怕哦。可是门外的小玩具们可能是等得太久,大家都一副好紧张的神情。

第一个进去的是谁?发条小企鹅走进去了。 现在剩下几个了?四个小动物又开始不安的等待。

门开了发条小企鹅出来了,它跟进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你忘记了,我们跟前面的比一比就知道了,它身上的翅膀回来了呢!真奇怪,为什么进去又出来之后会变了样呢?现在你们觉得小企鹅的心情怎么样呢。

又进去一个。第二个进去的是谁呢?是一只断了轮的鸭子,看着它走路的样子还真是困难呢!

门外现在剩下几个玩具呢?当小鸭子进去之后,门又关上了,门外又开始变得安静起来,只有昏暗的一盏吊灯和冷冰的墙。感觉好孤单好冷清啊!小熊玩具一副难过的样子,小青蛙张大了嘴巴好像在说些什么,匹诺曹头转向一边,背紧紧的靠在椅背上。等啊等......

门开了,出来一个

这次小鸭子出来的时候多了些什么?对了,小鸭子的脚上多了一个轮子,走路稳 稳的啦!

第三个进去的是谁?是手臂和眼睛都受伤的小熊,这次小熊出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剩下在门外等待的两个小动物还有谁?还有后背受伤的青蛙和鼻子断的小木偶在等待呢。看,小青蛙伸出它的长舌头在干什么呢?我们再看下一副图,小青蛙似乎更不耐烦了,直接躺在了椅子上,排在最后的小木偶开始哭了起来,留下了一滴眼泪。

当门又打开,小熊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小熊身上的伤都已经好啦,看起来一副很轻松的样子。接下来是轮到谁进去啦?排在第四的小青蛙。

门又开了,青蛙出来了,这次青蛙是跳着出来的,而且它的头上还多了一顶皇冠呢!蹦得那么高,看来心情很愉悦啊!现在只剩下小木偶了,它此刻的心情是什么呢?独自进去”,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小木偶勇敢地迈开了步伐走进房间,它甚至很有礼貌的把头上的帽子拿在了手里,“医生你好”!小木偶的做法无疑给小朋友们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虽然内心各种却仍然保持绅士的风度。原来房间里是一位慈祥的医生啊,所有的动物玩具都是他修好的呢!房间里温暖的黄色灯光和黑暗的房间形成对比。这里是不是让人的内心有了种突然安定的感觉?

封底也不要错过哦

(以上图片只是整本书中的节选,并非整书内容)

小木偶进去了,出来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它的鼻子能治好吗?宝宝们一定知道了答案。

仔细感受一下整个故事:玩具小动物们受伤了来看医生,坐在这个昏暗的空间里等待着,光线只来自于一盏吊灯和门缝里透出微弱的灯光。黑暗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画面的恐惧,在黑暗中一般是怎样的心情?有点不安,有点害怕,但是可以从门缝里温暖的灯光里,又有点好奇,有点期待。小动物们是来看病的,他们希望身上的伤能被治好,但是却又抵不过内心的小恐惧,勇敢和退缩是不是一直在它们的心里打架?!每一次门开了,出来一只治好伤的小动物,剩下的动物们有些惊讶、有些好奇的看着它。

看这本书的节奏和韵律: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还有屋顶的吊灯,动物出来时往右摆,进去时往左边摆,门关上的时候吊灯是静止不动的,整本书的节奏感非常明显。宝宝们看到灯就知道有动物出来或者进去了,还是他们在等待中。

版面设计:左边是整版留白,只有几个文字。我们知道绘本里的留白是有讲究的。留白能够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然后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空白”借题发挥。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这里的留白,宝宝们可能已经在脑补玩具动物进去里面的各种情境了。在排版上来说,右边的版面已经是整版厚重的颜色,给人压抑的感觉,而在右边的留白则能中和一下,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不是那么烦闷。

图画手法:图画作者以排列紧密的钢笔线条呈现画面的画法,让作品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独特魅力。我们并不需要对孩子强调这一点,因为他们会在阅读中自然感受到。而通过吊灯、房灯改变画面的色彩和光感,从而体现和调动人物情绪等技法与表现手段,则可以结合故事内容给孩子适当的提示。

我们知道,绘本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画面”,仅仅看字读绘本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图画的解读和欣赏,再图文结合来理解,一本高质量的绘本,每一帧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所以,父母讲绘本给宝宝听时,要将重点放在画面的解读上,引导孩子欣赏优美的线条、色彩的表达,图片里隐藏的小细节等,发挥想象力感受画面里隐藏的故事。运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模仿故事角色的声音等,这样才有带入感,宝宝才会觉得好玩,愿意听下去。

在观察图片时锻炼了宝宝的观察能力,在父母与宝宝互动时又可以培养宝宝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宝宝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作者介绍:恩斯特·杨德尔(Ernst Jandl),1925年生于维也纳,2000年因病去世。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84年获各奥尔格·毕希纳奖(德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嘉奖),除此之外,他还荣获过多次文学大奖,如奥地利国家图书奖等。他的全部作品由鲁赫特罕特出版社出版发行。

诺尔曼·荣格(Norman Junge),1938年生于基尔,作为自由创作艺术家生活在科隆。曾荣获特罗伊斯多弗尔图片奖。他和恩斯特·杨德尔合作的作品还有《越拉越高》及《对立者》。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1999 荷兰国家Vlag en Wimpel奖

1999 “银羽毛”推荐书目

1998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奖

1998 波隆那书展最佳绘本

1998 德国基督教出版协会插图奖

1997 “最美的德国图书”奖

创作背后的故事: 文图作者据说合作创作《第五个》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杨德尔写下这本书里面那寥寥几十个单词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这本书出版3年后老诗人去世),而图画作者诺尔曼·荣格则是年届花甲。儿童阅读推广人艾斯苔尔评论说:“两位老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候诊室的玩笑。杨德尔的诗虽然在最后一句迎来了喜剧性的颠覆,但前面那极富节奏感的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实在也是当真的。门开门关,甚至能让人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成年人很容易把自己的人生阅历与诗人的感慨相对应。不过不管怎么感怀,记住诗人最后的戏谑吧,即使真的要面对一扇可怕而未知的门,我们也不要忘了说一声‘你好’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