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如诗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为林徽因作的挽联,用来形容林徽因实在是再好不过。
形容一个女子有多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为一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是一境,还有诸如“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的说法比比皆是。这样的词用来形容任何一个女子都可以,但唯独不能用来形容林徽因。
形容林徽因只能用诗,而不能是花或者别的什么。像“如花似玉”这样的词固然好,然而却也只能描绘出外在的、可见的、浅层次的美,而无法将那种潜藏的韵味演绎到极致。
最初听闻林徽因此人,是在初中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只知徐志摩曾苦苦追求她,而她诗写得很好,至于有多好,并不曾体会。
再遇林徽因,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只是偶然看见这样的字眼时被惊艳到了:
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赞叹不已,从来不知道原来汉字组合在一起可以这么美。读罢仿佛一幅生动的花卷在眼前铺开来,有种奇异的美,但又说不上来怎么个美法,只觉得令人心里很是愉悦,就像有一阵很清香的风吹来,令人顿时神清气爽。
我迫不及待地找来她的诗,开始一首一首的读,读她的诗里的建筑的美,读她的那“水的映影,风的清歌”“云的留痕,浪的柔波”一样的引人遐想的笑……我开始猜想: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其人必定也像诗一样美得不像话吧?
带着这样的好奇和一颗崇敬的心,于是我开始细细品读林徽因这首诗。
林徽因的少年时光其实并不快乐。虽出身书香世家,拥有令人艳慕的一切,但她没有一个温馨的家。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父亲娶的第二个女子,尚有一丝美貌,却极为守旧,怯懦而卑微地活着,并不受任何宠爱。林徽因爱她的母亲,可是也恨她,她怜惜她,同时又怒其不争,父亲很爱林徽因,却不爱母亲,这使得她充满了矛盾与痛苦。
她渴求的,不过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呀。然而她却不得不过早地学会隐藏悲伤,机智从容地应对大家族的各种事务。
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有泪意,如果可以,我想伸手抱抱她。哪怕,就那么一下,不用说话也好,至少有那么一刻,她不用那么孤独和无助。
我是佩服她的,在那样的环境里,林徽因依然出落成一朵美好的莲,没有受到世俗的半点浸染。
我也曾有过一段压抑的时光。那时我的父母总是吵架,我甚至一度认为,爱情这种东西一定是个灰色的童话,虚伪至极。我冷眼看着他们,只是在关上房门的一瞬间,所有伪装起来的城墙轰然倒塌。
我狠狠地掐自己,可是远不及心里的痛,我便疯狂地写着日记,泪水像是决了堤,不停地流着,只有哭到累得睡着,世界才暂时安静下来。我沉浸在悲伤里,不想吃饭,也不怎么学习,甚至疯了般地认为,我的消沉与堕落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应该承担这样的后果。
直到后来看到林徽因的童年,忽然觉得那时的自己有些矫情。同样遭受不幸,有的人活成了一株向日葵,对着阳光灿烂的微笑,有的人却将自己所有的力量榨尽,变成了一株枯草。其实你若真的向往阳光,便没什么能遮住你的天空的光亮。悲伤与不幸,每个人都有,但那并不是我们堕落的借口。
而提到林徽因,就不免要谈谈她的浪漫爱情了。
林徽因是美的,她的美,有一种诗的美。
初遇志摩,是在伦敦的那场朦胧的雨里,似极了所有浪漫故事的开端。那年,他23岁,她16岁,他已为人父,而她,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娉婷少女。很难想象,16岁的年纪,会和这个初见时被她叫做“叔叔”的男人有什么联系,然而,在四目相对的瞬间,在她的唇角绽放出浅浅的梨涡的刹那,爱情的花,从此悄然盛开在岁月里,
徐志摩像是第一次看见爱情的模样,他惊喜不已,从此大胆而执着地追求着。这同样也开启了他诗人的灵性,直到多年后忆起那场雨,他仍是感叹着写道“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梁思成也心甘情愿地守候了她一生,让人不得不惊叹和疑问,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如此倍受宠爱?
作为诗人,她无疑是成功的,但若是仅以诗人来定义她,就不免有些片面了。她除了善写诗文,还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话剧和小说。当然,承载着她的灵魂的,还有她深爱的建筑学,因而她的诗里总会出现许多关于建筑的描写。
为了拯救濒危失传的传统艺术——景泰蓝瓷器的加工制造,她亲自来到工厂,热情地出谋划策,为此不停地奔波劳累,尽管,彼时的她已病染沉疴。
林徽因不同于寻常女子,只是沉浸在宠爱里安心地做个幸福的小女人,她要成为她自己,仅仅是她自己,而不是谁的谁。在芸芸众生里,她素手轻拂,掸去这尘世的埃土,将自己变成一朵皎皎白莲,如同周敦颐所说的那般亭亭的立在水中,为世人留下了一道美丽的倩影。
我像三位才子所爱着的,正是这众生皮囊下有着独一无二的灵魂的林徽因吧。
一首诗,一场遇见。多么幸运,在这个美好的年纪,我遇见了林徽因,不早,不晚。她的到来,使我懂得了坚强,看到了一个女子该有的真正的美丽是何种模样,也使我学会了潇洒淡然,也因为她,我开始爱上诗,爱上一切有诗意的东西,并开始去寻找、去看见生活里点点滴滴的爱与暖,去感受点点滴滴的诗意。
呵,林徽因这一首诗啊,愈是细细品读,愈是韵味无穷,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