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安顿你的心
心衰的病因和营养问题主要涉及心衰的发病原因和心衰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心衰,即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不能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心衰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和瓣膜病等。
心衰患者中大约有一半的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种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四肢骨骼肌细胞的消耗、疲劳和厌食,称为心脏恶病质的营养不良综合征。心衰患者的营养问题主要包括三种:胃肠道血流减少引起蠕动减慢和过早饱腹;肠道血流减少引起营养吸收受损;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厌食。
针对心衰患者的营养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他们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量,并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这是因为钠的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而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则有助于增强心肌的抵抗力和肌肉收缩力。
心衰患者的饮食应以低钠高营养为原则,每天钠摄入量应控制在500~2000毫克,相当于每天摄入盐1.25~5克。同时,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一般情况下一天应摄入1500毫升,最多2000毫升。所有的饮品和液体食物,如汤、粥、酸奶都要计算在内。
此外,由于心衰患者胃肠道水肿,消化能力较差,因此在食物制作过程中要做到可口,易消化。例如,可以把米熬成糊,这样会更好吸收一些。同时,要注意补充其他营养成分,如钾、镁、维生素B1、核黄素和维生素B6等。
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会导致心律失常。对于原发性心律不齐,建议多从生活方式上寻找原因,例如睡眠、心理和饮食等方面。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钾、钙、镁的摄入。
钾是心肌细胞内外适宜的钾浓度与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钾缺乏时,心肌兴奋性增高;钾过高时又会使心肌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受抑制,二者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含钾的食物有很多,例如每100克食物中含钾量在270~500毫克的有玉米、韭菜、黄豆芽、莴苣、鲤鱼、鲢鱼、黄鳝、瘦猪肉、羊肉、牛肉、猪腰、红枣、香蕉等。
钙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同时对心肌细胞上的钠内流具有抑制作用。高血钙会抑制钠流入细胞内,心肌细胞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低血钙会导致细胞外钙浓度低,对钠内流的抑制性减弱,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升高,所以稳定的钙浓度对于稳定心律非常重要。
镁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矿物质,缺镁会导致心律失常。造成人体缺镁的原因主要是摄入不足,例如饮用水中含镁量低,经常喝很浓的咖啡和茶,饮食中含盐量过高,食用过多的肉类、蛋和虾等富含磷的动物蛋白,吃饭偏食,严重腹泻,患有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等,都会引起缺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