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简书电影

文化的自负、碰撞与回归--评电影《刮痧》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90人  扫地声

     

       影片《刮痧》讲述了在美国事业有成的许大同把父亲从国内接来美国定居,大同儿子丹尼斯生病,不懂英语的许父只好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治疗,刮痧后的痕迹成为丹尼斯在意外受伤后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法庭上的证人证词使大同百口莫辩,从而被剥夺监护权。影片把亲情、友谊、情与法放在中美文化差异大环境中,从而阐释不同文化持有者对自己文化的自负、碰撞与回归,并以此反思中华文化。

       “你就说刮痧这个事吧,在中国几千年了,这怎么到国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影片巧妙用许父的疑问来反映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负。从许父话中不难听出:刮痧是中国文化精华,你们美国人怎么就不知道呢,你们应该知道。医学从巫术这个源头,中西方走上不同的道路,西医从微观出发,以解剖学、生理学来验证治疗。中医从宏观出发,更重视理论意义,再加上翻译困难从而刮痧这种中国传统医术,很难用西方现代医学原理来解释。长期天朝上国的自娱自乐和中西方的政治对立,把隔膜放大。我们在文化精华的陶醉中缺少对外推介,让西方缺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近百年民族的落后和屈辱史,使西方不屑甚至曲解中国文明。第二次法庭辩论,对方律师恶意曲解文化精品《西游记》彻底激怒大同,从而落入美国人的圈套中,失去监护权。在交流的阻断与闭关锁国的自我沉迷中,由民族文化自豪发展成了不明真相的自负。很显然导演不会只再现这浅层的现象,他要在文化的激荡中,扬去灰尘而致大同。

       影片在欢快的气氛中,大同慷慨激昂发表获奖感言,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美国人。这就为民族交融中的碰撞埋下伏笔,要想以中华文化的老底子融入美国社会,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虽然到美国已八年,但大同并未脱胎换骨,仍然是中华文明濡养的黄皮肤的中国式思维。丹尼斯打了朋友兼老板的儿子,为给朋友面子,大同打了儿子,逼儿子向对方认错。这种中国式管教让美国人很费解。第一次法庭辩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昆兰,看到丹尼斯的“伤痕”沉默不语,不再为大同辩护了,使大同非常伤心,怒而辞职断绝朋友关系。在法律深入人心的美国,昆兰没有中国式的哥儿们义气来掩盖法律的正义。父子亲情、友情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理由。西方人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其独立人格和尊严,人的生命最重要,虐待儿童是重罪。所以当大同把丹尼斯从儿童福利局私自带走,享受片刻亲情时,美国警方出动七八辆警车追赶也就不难理解美国以人为本的思维实践了。

       故事发展这里,导演是不是说西方文明好,中国文明一无是处呢?其实碰撞就是一种交融,朋友兼老板的昆兰得知刮痧真相后,只身到中国求证刮痧医术,并最终让大同一家团聚,冷冰冰的法律背后是友谊的的正能量,这也让美国友人认识到刮痧这种东方古老的医术。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许父这个形象,他有着中国式父亲的共性,大同是他的翻版。当然许父也是一个智者,大同官司失败,是这位果敢、智慧的父亲求救于大同的朋友昆兰。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他还是决定回国,大同在失败的打击下想带儿子丹尼斯一起回北京而逃避矛盾,智慧而坚强的许父鼓励儿子说“你这么回去,你还是一个在美国虐待孩子跑回中国的逃犯。”古老而神秘的中华文明,厚重睿智的父爱,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爱情,滋养着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影片最后,大同夫妇教儿子说汉语,正是这对夫妻对自己文明由排斥到重新认同的回归。

       作为一部优秀的艺术电影《刮痧》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对中西方文明的思索。在国际化浪潮中,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会火花四溅,电影作为媒体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责无旁贷。但应把本民族文明放在世界的范围来张扬,文明不仅属于一个民族,它属于全世界,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才能走出国门,才能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