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糊中才会清晰的看见成果
我的儿子马上1岁8个月了,很健康可爱,这是我的福分,今天是5.20,我想把爱意记录下来。互联网的好处之一就是无论多少年都能看到过去写下来的所思所想,并且相关的人也能查阅到——我甚至都在想,银河系平安的话,五百年后,一个少年,一定能够较为完整的知道他所在家族“古人”们的意识演化。
我作为儿子的原生家庭的关键人,一直会不断学习并实践如何给他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充满爱的幼年、童年。我且小结下我近阶段对幼儿教育的学习和思考,分为4个不会。
1.我不会把孩子当成父母顶层设计、一板一眼打造的“产品”。因为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世界,而不是家庭“用户”。从逻辑上说,小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中他会有旺盛好奇心,不断探索周边关系,同时,父母不也一样在探索和学习如何给予孩子抱持性、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吗?既然是新手(我指像我一样初为家长的家长),何来资格顶层定制、制定或指定孩子的发展路线?
2.我不会盲从于周围亲戚朋友家的育儿经验、方法。盲目“借鉴”这个比顶层设计还悲催,若你一味模仿、照搬,而连创新都懒得去做,如何创造好的成长环境?比如高分节目——让2岁小孩硬背唐诗,你去学了,除了显示你的无知,也让孩子慢慢会觉得你不靠谱。一个不懂其意硬背唐诗的孩子,和一个说话词达其意的孩子,背后依靠的是家长的智识。盲目加入别人家学龄前的背书军备竞赛简直就是无知,不如让孩子多玩多睡觉养身体养脑袋。别说2岁,儿童大脑的发育过程,6岁以前的大脑并不适合背汉字,6岁以后反而更适合汉字和数学。
3.我不会灌输孩子规则意识。注意,这个词儿是灌输。比如,听大人的话才是对的,你的想法行为不符合规则,至于为什么?不符合什么规则?省略掉。过早树立规则其实和过早让孩子学习是一个道理,什么赢在起跑线,都是拔苗助长。全能自恋、攻击性都是生命力的表现,家长要做的就是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接受孩子排山倒海般的本能,而不是强制在孩童心智里制定大人的规则,只需适度引导,况且孩子大约到3岁,也会自动有规则意识。
4.我不会限制孩子玩玩具。对孩子而言,玩具不一定上来就是啥高级的如智能机器人啥的,一个小木棍也可能对他来说是玩具。反正我家孩子从最早把瓶子瓶盖钥匙当玩具,到后来各式电动玩具、玩偶、小鼓到目前小汽车、简单智能玩具等,有他主动要的,大多是家长提供的,可以看见,他玩的东西也在进化。。。大约我常听说谁家孩子见到玩具拔不动腿,家长不买就哭闹不止,惯坏了。其实,我想说,那是家长的问题。玩具本来就是给孩子用来玩的啊,若孩子玩过很多玩具,他一定不会路过个路边摊就大闹——因为他见多识广他不屑啊。相反,若他有兴趣,一定是他的小脑袋类比过之后依然产生好奇心,他不管低端高端,所以,买就是了。我记得我小时候,能够赋予很多扑克牌一些江湖意义,比如JQK是大侠,♣️J和♥️J最帅,黑最帅的是最厉害的反派,红最帅的是最厉害的正派,A啥的都是一品文臣。。。自我假装的不亦乐乎。玩玩具可以促进大脑发育,玩的时候,大脑前额叶中负责社交的区域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让大脑变得可塑。本质上,玩就是学,大脑可塑性越高,越有想象力,学习新东西也会越容易。
说完四个不会,相反的就是会。这只是我某个阶段通过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小思考,还在不断探索和学习。我深刻感到,如何教育孩子前,不妨思考如何自我先成长起来,以便和孩子真正共同成长,而不是共同背唐诗。原生家庭提供的成长环境和资源保障很重要。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另外,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听不听家长的话,首先取决于和家长的关系,其次取决于家长行不行。如果家长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家长本身很靠谱,知识丰富而充满自信,那么孩子就会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任何领域都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我们只能在过程中去提高往更好的方向上前行的概率。在模糊中不迷糊,耐心探索,交给时间,一定会清晰的看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