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假装臣服于吴王并成功地让吴王放下了戒心,然后设计回到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一面向吴王进献美女、珠宝,让吴王疏于防范,一面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准备复仇。然而,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勾践一直找不到复仇的良机。
这一日,吴国遣使者向勾践借粟米十万斛。细问之下,原来吴国大灾,种粮短缺,特来向越国借米。勾践听完,顿时眼前一亮,便对使者说:“十万斛米一时难以凑齐,还请上使在吴王面前美言几句。若能宽限数日,我定能亲自将米送往吴国。”说完之后,勾践又对使者使了一个眼色。那使者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越王言之有理,我定会将您的诚意带给吴王,相信吴王会理解您的苦衷的。”
使者回到驿馆后,越王早已派人将金银珠宝送到。使者将礼物收好,便回到吴国,向吴王禀报越国备米之事。吴王听完后,也点了点头,说道:“这么多米,一时之间确实难以凑齐,那就宽限几日吧。”
勾践在吴国使者走后,命令全国百姓将粟米煮熟,然后到官府换取两倍的生粟米。百姓见利润如此丰厚,便日夜不停的煮米。很快,勾践便凑齐了十万斛熟米,然后亲自送往吴国,并告诉吴王,自己亲自挑选的优良粟米,最适合做种子使用。吴王见勾践送来的粟米颗颗籽粒饱满,心中大喜,重赏了勾践,然后下令马上将这些粟米种下,准备来年大丰收。
第二年转眼即到,百姓种下的米却没有一颗发芽的,吴国大闹饥荒。勾践趁此发起灭吴之战,最终将吴王的头颅悬挂在了城门之上,算是报了灭国之仇。
吴国闹灾荒,向越国借米。越国答应借米,借出去的却是熟米。故有人说越国不讲诚信,胜之不武。此人之言貌似有理,却经不起推敲。吴国及是越国之敌国,对待敌国难道需要讲诚信吗?对待敌人的仁慈便是对待自己的残忍,就如同宋襄公为守礼仪而不击渡河之敌,最终被敌所灭。乱世之中只有能够有效的保存自己才是王道,在尔虞我诈的争斗之中,“诚信”二字早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