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个人发展生活杂谈

家长的威严,孩子的尊严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步行千里lucky

家庭教育,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对家长就有极大的挑战。家庭教育,这种不用考证就直接上岗的职业,却是很多人要面对,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平衡家长的威严,孩子的尊严,这就成了教育的重点难题,这也是让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一声“爸爸”、“妈妈”,这蕴含着责任、慈爱以及威严,但是未必与友好、理解、宽容并存,天下的父母亲,都存在一个共性,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才!教育这个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要润物细无声般让孩子潜移默化接受教育,这样就可以达到威严和尊严平衡的理想状态。然而,这个说起来很简单的事情,真正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轻松自在。

有一个事实必须让家长明白的,如果不尊重孩子,还孩子人格受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和理解,所实施教育的效果会大大降低。“给你一巴掌,再给一颗糖”和“直接给一颗糖”两个教育方式的效果完全不同的。在现实的育儿教育中,家长会踩到几个雷区,以下进行列举,引起大家的关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育儿教育更加轻松自如,主要体现如下:

“指挥官”的角色

居高临下,指挥一切,就像古代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进行带兵打战的气势,一切要听从最高指挥者的命令,只有服从,没有反对和对抗的说法。指挥孩子的一切,为孩子安排好人生未来的规划,各种各样的补习培训班,你的前途,我来做主,听我的,准不会错,爸妈不会害孩子的,只有听从我的指挥,孩子这架“飞机”,才能达到“天空海阔任其飞行”的效果,孩子未来的人生才会辉煌。一切听从最高指挥官的指令,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动,一直以“我为你好”的心态来指挥作战,孩子只有服从,就如同一个木偶,任人摆布,失去了自主的思维思考能力。这对孩子步入社会极度不利,如果没人把握“飞机”的飞行方向,随时都会有坠机的危险。一直这样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出现的问题,无法在同一个频道上进行沟通和理解,就像一火车路过的铁轨,目测这火车越走越远,却无法回头,就算不是殊途,未来的日子里也会形同陌路。

父母不能以指挥的方式,把自身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以自己小时候不能实现的愿望,让孩子去努力实现,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物体进行任意支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不同,所对待事物的兴趣也不尽相同,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做好规划,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点迷津即可。

“保姆型”的培养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总担心孩子会受委屈,会受到伤害,无论大小事物,一切包办,孩子只管吃饱喝足,健康成才即可。这就为培养“巨婴”埋下了伏笔,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独立能力都没有,如何立足于社会,更没办法说要赢得社会的尊重,唯一的感觉良好,只是在父母亲身边,离开父母亲,就成了一个生活白痴,拥有成年人的身体,却只有三岁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试问这样的孩子,会让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吗?爱孩子,要放在心上,越是爱孩子,越要培养他的自主生活能力,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每个人都要掌握,并实施于生活之中。

父母以旁观者的角度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值得父母们学习。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一个独立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她主张,成人应当是孩子行为的观察者,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人要出现在他们身边;当孩子能够自己做事情时,成人应当继续做旁观者。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去“霸占”孩子,而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充分了解和认知周围的世界并最终成长为有担当、快乐的人。

“教练型”的管教

用严厉不容置疑的态度,强硬不可一世的语气打压孩子,这样可以建立家长威严的同时,还可以管教好孩子,不少家长还以此为杀手锏,百试百灵。孩子暂时的听话,不是教育的成功体现,只是孩子没找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有一天,孩子承受不了这样压制的环境下的生活,有可能会精神崩溃,甚至会离家出走,威逼下不会理解家长的初衷,更多的是反抗和逃避,觉得在这个家庭氛围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亲心里的距离会越走越远。就像放风筝那样,如果走得太远了,线断后,就很难找回来,这样教育的后果很严重,家长们必须引起重视。孩子的私欲膨胀到一定的茂盛期,会引起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养不教,父之过”,教孩子必须是父母要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必须要有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不会喜欢在压抑的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如果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地进行“教练型”的管教,只会让育儿教育效果越来适得其反

“暴力型”的施教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很多家长认同的教育方式,觉得没有什么事,比得上打一顿来得更有效果。遇到教育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打一顿再说,只有越打越乖得孩子,祖辈从小都是这样教育过来的,准不会错。打也是一门很有艺术的,尺度什么的得自己掌握,能不打就尽量不要打,这不是唯一的管教方法方式,也不值得推荐而广泛用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接班人。在现实家庭教育中,遇到儿童被伤害的事件,经常通过各种媒体出现在大家的眼球。面对如此多儿童遭遇不幸的伤害事件,引发广大人们的深思,这不仅仅是家庭事件,还是社会事件。南京被饿死的小姐妹,她们属于吸毒家庭的无助孩子,这个群体人数在现实中不容小觑;贵州毕节窒息身亡的五个流浪儿,他们属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当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上海坠楼的小女孩、海南万宁的小学生,她们是被父母忽视的群体……这些成为悲剧的孩子背后都是被监护人忽视的那朵受伤的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在此号召广大市民,用双手筑起一道能让孩子免受伤害的长城,不给施虐者任何机会,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孩子得不到尊重,父母亲的威严何存?这样的父母有什么资格谈威严,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

威严,不是简单的说教或者体罚就可以树立起来的,这是一种自带宽容和理解的气场,以科学、理性的方式体现出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不要因为家长的威严,而忘记了孩子的尊严,避免以上几个雷区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保护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物体,不是家长随便体罚和言训的个体,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具有自主思维,值得尊重的个体。想要在家庭教育这个道路上走得顺利,必须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严。

美籍黎巴嫩著名哲理诗人纪伯伦曾写过《孩子》这样一首诗:“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们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父母亲的傀儡,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没办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抛开“家长的威严”来压制孩子,适当降下“身段”与孩子进行对话,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遇到救助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引方向和解决方法。

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需要改变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用润物细无声的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教育,充分尊重孩子的同时,威严就自然而然树立起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予明确的指引方向,让其可以少走些弯路,未来的人生道路更顺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