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没有“我们”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乌壳

上一次看周冬雨的电影是2010年,《山楂树之恋》。

八年前,没到过北京,也没谈过恋爱。老三和静秋给我的感动,一部分来自原著里细致入微的描写,更多的则是基于想象。

八年后,再看这场《后来的我们》,场景却都那么熟悉:昌平的出租房,王府井的商厦,景山公园……甚至连那张让见清和小晓相识的车票都是我所坐过很多次的——K681,北京至大连。

八年前,刚出道的周冬雨像张艺谋说的,“第一眼见她,就觉得她是那个纯纯的静秋”。简单得,如同一束用五彩绳随意扎着的小辫子。

后来,没有“我们”

八年后,“已经在外面混了好多年”的小晓,喝着二锅头,学着东北话,依然瘦小的瓜子脸还挂着一道伤疤。

后来,没有“我们”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都是幸福的”,因为“不幸才是故事”。

他们从小城市来到大北京,一个已经挣扎了四年,一个刚上完大学。都梦想着“待够五年,就可以扎根”。

要在北京留下来,对小晓来说,最好的捷径也许是嫁个北京人。于是深夜开顺风车的司机,看着可以当她爸的大龄博士,都可以是男朋友。

见清默默地看着她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改变生活。看她一次次尝试,内心不忍,嘴上却常是挖苦。

直到那个跨年夜,他们意外地发现,小晓的新任处长男朋友,其实早已有了家室。

于是,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可笑。那一晚,两个人在隔板屋里抽烟、喝酒、狂欢。

也许就在那一晚,小晓决定不再走捷径,甚至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梦想。认定遇见一颗真心才是最好的幸福。而见清也下定决心要在北京买房,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给她想要的幸福。

所以见清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开发游戏攒钱买房。而小晓却在他最落魄的时候选择和他在一起,甘愿有一个没有房、工作还不稳定的男朋友,并支持他的理想——讲述那个伊恩和凯莉的故事。

恋人间有时就是这样,牺牲自己去成全对方的梦想。而最后往往双方都失去了各自的美好。像《麦琪的礼物》里讲述的,他当掉家传的金表给她买了精致的发卡,她却卖掉一头长发给他买了一副表带。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错误”,许多感情往往能经得住风雨,却经不起平淡。

他们也是如此。

见清拼尽全力去攒钱买房,在朋友面前打肿脸充胖子。在慢慢靠近成功时,却也变得让她不可理解。

后来,没有“我们”

“赚不赚钱,结不结婚,买不买房,从来都不是你的目标。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时,聊起当初——“我们为什么会分手?”

后来,没有“我们”

也许真的不是因为没有那些“如果”,而是,用一种自以为对方想要的方式去爱,终于在爱情里失掉了自己。

后来,你不是当初的你,我也变成了另一个我。自然就没有了“我们”。


奶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也很会讲故事。人常说爱情不得不面对现实,但至少她相信爱情可以超越现实。一段感情,不论结果怎样,也许最重要的,是不失去自我吧。“懂得爱自己才更加辽阔”——《幸福就是》 刘若英

最后,离开北京,现实让我屈服了吗?

也许没有。

让曾经的“我们”屈服了吗?

也许是的。

附上这首歌——幸福就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