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游颐和园长廊,学游记写作

2019-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物馆学文化

关于颐和园的游记,从乾隆皇帝始,不知写过几千几万篇。

中国南朝文学家刘勰自创作出《文心雕龙》以来,不知有几千几万人从中获益,特别是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方方面面,更是让太多的人依之而成为文章圣手。

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长廊里出自《文心雕龙》中的几个匾额,并以之为依据谈谈游记写作。

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包括一楼(山色湖光共一楼)、一舫(对鸥舫)、一轩(鱼藻轩)、四亭(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和清遥亭),共有匾额23块。表位置和名称的7块,分别是邀月门、留佳亭、对鸥舫、寄澜亭、秋水亭、鱼藻轩、山色湖光共一楼。其余均为托物言志或歌功颂德。出自《文心雕龙》的就有6块,分别是留佳亭内的文思光被和草木贲华、秋水亭内的禀经制式、鱼藻轩内的鞶鉴可征、清遥亭内的斧藻群言和石丈亭内的化动八风,占总数的1/4强,可见《文心雕龙》的文辞之优美和它在清代帝王将相心目中的地位。

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6块匾额的意思,按它们在《文心雕龙》中出现的顺序整理如下。

草木贲华,语出《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文原于道,“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日月山川,龙凤虎豹、云霞草木等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总结,把远至天空云际,近到眼前一草一木的本质特征和精华抓住,写好。

斧藻群言,语出《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特诗缉颂,斧藻群言。这句话与“草木贲华”同出于第一篇《原道》,是强调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对我们写游记来讲,就是写好后不要着急发表,先给同行的人读读,让大家看一看,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大家满意了,相信别的观众也会满意。

禀经制式,语出《文心雕龙·宗经》: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第三篇,强调的是学习经典是学习圣人的必要途径。对于写好某一景区或景点的游记来讲,就是要多读多看前辈古人写的有关这一景区和景点的文章,弄清楚他们写作时的季节、天气、观察点等和自己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从而发现古人之未发现、未写到和未所思,写出有自己新意和特色的好作品。

化动八风,语出《文心雕龙·乐府》: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乐府》是《文心雕龙》的第七篇。《乐府》包括庙堂礼乐和大众民歌,分别起着教育感化和流传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兼而有之,既让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又要能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喜欢并转发给更多人去看,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辛苦劳动。

鞶鉴可征,语出《文心雕龙·铭箴》:指事配位,鞶鉴可征。《铭箴》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一篇,主要讲的是如何看待古人的名言和评价的问题。写游记也好,写其他文章也罢,一般都会有一些议论和评价,这些都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来写,不可空发议论或强拉古人的话来证明自己。

文思光被,语出《文心雕龙·时序》: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时序》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五篇,谈论的是历代文学创作的发展情况,探讨的是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刘勰的初衷是对南齐帝王的歌颂,慈禧写来是为了赞美自己的睿智与文采。我们抛开慈禧是怎么想的不管,单就写游记来说,就是要努力锤炼飞龙般的文采,凤凰般的辞藻,让自己的游记山川的秀美和灵动。

总结一下这6块匾额与我们写游记的关系,我认为是这样的,准备参观一个景点时,先要“禀经制式”,进行一些攻略,让自己游有所依,写有所凭;进入景区就要“草木贲华”,认真听、仔细观、反复想,抓住景区景点的精华、精彩和精髓;写好初稿后,要“斧藻群言”,用大众的智慧让自己的作品更全面、更适合;之后还要进行“文思光被”,给文章插上文采的翅膀,注入恰当的“鞶鉴可征”,如此产生的高质量作品自然可以“化动八风”。

写了这么多,我自己确实加深了对这6块匾额的理解,也对写文章有了深入的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ЙR��#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