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架坍塌,菏泽公交的失控:流动自己,褶皱固化
10月10号,无锡高架坍塌迅速登上热搜,新闻词条后面的“爆”字格外刺眼。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各种猜测先行,豆腐渣工程,工程回扣……
就算稍后的官方通报写明桥梁垮塌的直接原因初步鉴定为超载货车在桥上行驶,关于桥梁质量,相关人员的能力和廉洁的怀疑,依然形成一股舆论风气在扩散。
其实真实发生的不一定是真相,只有所有人都相信的才是真相,真事没人信了,那么真的也就是假的了。除了关乎网友智商,也是公信力射程范围的事,
公信力这东西,有人在维护,有人在破坏。
10月9号,菏泽公交车与四辆电动车相撞,因为视频过于血腥,网络平台进行了屏蔽,很多人也在呼吁给死者一些尊重,别传谣,别信谣。
随后官方给出的通报是二人死亡,三人受伤。
第二天事情却变了味道,人大的一个学生发长文控诉通报错误,自己的母亲就死于这场事故,还有两个学生也在这场事故中去世,所以应该是三人死亡。
官方改口了,嗯,是三人死亡。
这两件事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在这两天被大家叠加在一起讨论。
人生无常,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有些离开,仓促得来不及说再见。
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们关于社会好坏的判定总早于事实而关于事实的报道却一再反转。
现在的年轻人在真实生活中越来越原子式,在网络上却接受碎片信息,不加思考融入某种情绪,加入某个群体,跟着别人的思维奔跑。
还有一些人在批评舆论的负能量,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闲言如虎,人人满腔杀机。
有人试图摇醒另一些人的单纯,告诉他社会的黑暗,所有的正能量都是鸡汤。
官本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交通监管不到位;
对山东的地域歧视;
对利益和良心衡量后的失望;
超载司机的侥幸心理
……
以上这些观点,提取出每一条都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社会热点分析。
但没有人会把这些复杂裹进同一篇稿件。
因为自媒体的推送,需要让一个人认同他的观点,他的情绪,需要起承转合,引入,渐进,高潮,升华。
其实小七更鼓励大家去看不同人的不同观点,那些没有加V的言论从成见中走来,被不同的声音赞同或否定。你看到的是这个过程,经过思考,流动自己,褶皱自己的固化,知道现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每一只鸟都有复杂的个人生活渗透后的想法,没有一个人绝对正确,你也一样。
一个社会事故的背后,是复杂的,有偶然,有必然,而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复杂里,不想被带节奏,有自己的思考。
也许这次你被自己的思考打了脸,下回会不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