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阶梯:提升学习效率的两大法宝

2022-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子玉stepup

无论是上学时,还是毕业工作后,关于学习方面的困惑,似乎从来就没少过

学校时,每天从早学到晚,学六天休一天,不可说不努力,但收获的只是无力和疲累,不仅考试没有如愿拿到高分,对知识的运用也没有多娴熟;毕业后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听了许多课,报了许多付费课程,想多学一点知识和技能,知识虽然学了不少,但还是没什么获得感,找不到自我价值。

已经很努力了,进步还是很慢,慢到怀疑自己的智商,失去信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问题在于我们不了解学习进阶的奥秘,不仅缺乏输出和反馈意识,还不擅长对知识进行关联,不懂得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输出和反馈的神奇效用

《认知升级》作者刘传小时候有段神奇的学琴经历:他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到考上十级只用了两年时间,而且这两年时间里,他的老师没有教过他一点乐理知识,而同龄人取得这一成绩通常要四到五年。

那他的老师到底是怎么教他的呢?

他写道:“老师先示范左手,再示范右手,再合起来弹一遍,让我大概知道这一首曲子出来是什么样子。接下来一周我就要努力练成这样子,周末的时候验收。不通过,继续练,通过,再到下一首曲子。如此循环两年,最后练成的曲子直接达到十级。”

虽然不知道乐理,但他依靠这样的方法,仍然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曲子给别人听,并由此收获即时夸奖和赞扬,而夸奖和赞扬又会增强他继续练琴的信心,让他始终沉浸在练琴的乐趣里。

相反,现在的孩子学习乐器不仅要从系统枯燥的理论开始,而且为了考级,他们要重复练习应试曲目,艰辛的学习过程却长时间收不到任何正向反馈,孩子当然容易抗拒,导致考级历程过长。

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不在努力程度,而在于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

我们再来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

小时候学习说话和走路,完全不是从学习拼音规则、字母发音、力学原理、肌肉控制开始的,而是不断地模仿和练习,直接去说、去走,从环境中持续获得反馈,体会乐趣,修正不足。最终,我们就自然学会了说话、走路。

而成年后,我们渐渐地忘记了这种学习方法,反而转向以基础、原理为导向的系统学习,当然这种学习方法是科学的,但过程却过于注重输入和练习,忽视了输出和反馈,以致学习过程变得痛苦、无趣。

现在,让我们再来想一想,之所以努力学习却进步缓慢,是不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输出点什么以换取有效反馈来激励自己?

就以读书学习这件事来说,我们都以为阅读是加入了自己思考的主动行为,认真读完一本书,我们就又增加了一点知识储备。

但实际上,阅读的过程仍然是单方的被动输入,如果读书时没有做读书笔记,读完书后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写点读后感,没有将书中的精华内容加工写成书评输出,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那么,合上书本没多久,我们就会忘记书中讲述的大部分内容。

可见,抽象学习的过程,只靠一味的输入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重视输出和运用,倾心打磨一篇现阶段自己能产出的高价值作品,凭借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简言之就是“锁定价值——打磨作品——获取反馈”。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看了一本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很有感触,我们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的故事以及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启发,或者写一篇书评,讲一下这本书的特别及伟大之处,发表到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一些诸如点击、点赞、评论之类的反馈,验证一下自己的阅读效果。

如果获得的是正向反馈,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就会更强一些,输入和输出的动力都会更足一些。

如果获得的是反向反馈,我们虽然不免痛苦难过,但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冷静、客观地从有价值的不同声音里汲取修正、完善的养分的机会,这恰恰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总之,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