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住
无所住
最近吴秀波又一次大热,不是因为演绎角色,而是戏过了,把戏演进了自己的私生活。这一次他扮演的角色被定义为渣男甚至骗子。温情脉脉的气质大叔人设瞬间坍塌,伤了无数粉丝的心。
网上有一篇文章解析了吴大叔的成名轨迹,说是大叔大器晚成,青春期也是一个奋发图强的上进青年,无奈天意弄人,致使其经历了无数艰辛困苦,而使其心态扭曲,在青春期遭遇的所有打压和郁闷一直积攒到功成名就时就会肆意妄为,因为强大了,以为有能力把控一切了,在不修行自身德行的情形下,德不配位的事势必发生,这就是因果。
看了如此论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年冯小刚一部《芳华》狂赚几亿,也有人不高兴,抖落了冯裤子的前尘后事,也是几番讨伐,结论也是修为不够,德不配位,人设卑劣。貌似也是因果。
不知为什么,每次看见影视明星八卦被大众作为佐料增添平淡生活的滋味时,我总是有一种回避感。甚至会同情这些明星。
所谓光芒万丈下的实相即人人都是凡夫,其实明星也不例外。既是凡夫,红尘中的那点事无外乎贪、嗔、痴,功、名、利,任是谁人都无法解脱,凭什么要求你认定的偶像能独善其身?
须知是人就会犯错,你身边的小人物和屌丝犯错你可以加大容忍系数,而公众人物犯错你之所以选择零容忍,之所以口诛笔伐无外乎是认定公众人物就该承担起维护道德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影视明星这类公众人物其实担负着比常人更大的压力,他们在聚光灯下的每一个毛孔都展现无遗,战战兢兢地保持最佳状态,时时示现颜值和美德的统一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换了你未必能苦苦坚守,也许你更愿选择在人群中无人能识的自由、自在、甚至肆意妄为。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的幸福指数其实比明星公众人物强上百倍时,我觉得厚道的态度应该是承认明星和公众人物都是带上无暇面具的凡夫,我们不能只接受明星面具的美丽,而不允许面具下的凡夫犯错,甚至伸出一千只手撕扯那面具之下的本来面目成千疮八孔,血肉模糊,临了还说痛的是自己,这未免就太幼稚了。
昨天看见老同学在微信圈里发《金刚经》,说好好的一部经被吴秀波搞乱了,一开始没明白,后来联想起看过的那篇报道,突然明白原来吴秀波青春期的“自我”“小我”被作者运用经文解读成了“不安心”状态,并推断出吴秀波的人设沦陷就是没有“安住心”所催生的,是一种因果报应。
这真是高看了吴秀波。
一部《金刚经》只讲三句话,1.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2.无所住,不生执念,安住真心,3.种善根,种下善根,得无量福德。看起来都会读的三句话,要能得闻、勤思、实修,行持,成果五行俱全都是大德的修为,单说第二点“无所住”就包含五个层面“不住色”“不住声”“不住香”“不住味”“不住触”,可以用珠宝、音乐、鲜花、菜肴、美女五个词来简单对应理解。高深大德们尚且很难对治降伏虚妄的“五不”,一个天天在色声香味触法五蕴中流连的明星拿什么道行对治?
明星本就是虚妄,只是带上虚妄面具的明星不自知,粉丝也不自知,更别说“无所住”了。倒是我们对明星要保持“无所住”的心态,他在戏里戏外演得好坏,都是我执心造作的一场戏而已。
一切心造作,一个明星的那点事又算什么屁大的事呢?
无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