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哲学

哲学家的思维工具

2017-08-26  本文已影响31人  如一书

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之源,这是一种还原思维,不被外在的形象所束缚,追求其根源处的组成。随后的诸多哲学家都开始对世界的组成提出学说,成为自然派哲学家。这种还原法必然导致科学的诞生,对后世的亚里士多德等也影响巨大。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旨在探究出真理。之前的自然派哲学家主要是研究世界的本源,而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引到人间。他与人讨论美德、勇敢、正义等话题,哲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心灵的层次,而不只是锻炼形而上学的思考能力。

普罗塔克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创造了相对主义的思想。他在不同的国家游历看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有些制度甚至是相反的,于是道出了前面那句名言。这句话还强调了人的作用和价值,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但批评者指出:“如果主张一切文化同样合理,等于在概念上否定了任何一种道德进步的可能。”切中肯綮,只有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斯多葛学派的芝诺提出了很多悖论,比如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等,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他却用理性的推导得出那样的结论。这是一种归谬法。不必多说,这对推翻一些观点是很好用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芝诺的这个悖论是对逻辑推理的否定,这就很诡异了,这种悖论直接指向人存在的悖谬性,我们要依靠理性,但理性可能会把我们引向歧途!

说到推理,亚里士多德是长于推理的,他善于把事物分类,这就层级鲜明的认识了相关事物的关系,可以说他是逻辑的创建者。比如非生物和生物,生物又分为人、动物和植物。他还善于分析事物的原理,比如一种现象,他从四个角度分析其成因。具体说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前三者容易理解,简单说就是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力量把某些质料加工成某物,那目的因呢?亚里士多德指向了上帝,这是上帝给予万物的价值,万物也都缘着这个目的(天赋价值)成为它自己。是不是有点自我实现的味道?自我实现的人是幸福的。

哲学家的思维工具

柏拉图使用类比的方法,描述了一个著名的山洞故事,来说明很多人都沉浸在现实事物的外在形象中,而不能把握其背后的本质——柏拉图称之为理型。柏拉图是理性主义者,他对现实中的事物都不满意,因为都是对完美理型的模仿,柏拉图主义思想者一般都是改良者。这种类比的方法可以很清晰的表明一个道理,是很实用的说理的工具。

奥卡姆是著名的唯名论者,反对共相具有实在性,也就是反对柏拉图的理论,他说:“除非必要,存在无需增多。”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但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型说有着重要的价值,怀特海认为:“西方2000多年的哲学都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不过奥卡姆剃刀思想移植到其他领域,作为一种工具自有其价值,后人总结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论断来自英国哲学家赖尔。他举例说明了这个论断:你只能参观哈佛大学的各个学院,但无法参观哈佛大学。因为哈佛大学的各个学院和哈佛大学不是同意范畴的概念。正如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其实身体和心灵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心灵是人的整体,而身体是部分,当把二者对立说,就是犯了逻辑错误。

[英]尼古拉斯•费恩《尼采的锤子》(第二版),黄惟郁 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