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盛开

人生是场马拉松,比的是耐力,拼的是毅力!

2025-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周言微语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25.01.29日更第(83)天,认知觉醒,从自律开始,克服困难,坚持日更!


人生是场马拉松,比的是耐力,拼的是毅力!

人生几十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是一场一折不扣的马拉松,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离开。

周晓2003高考时,成绩不理想,按成绩只能读专科,他心有不甘想复读。他的母亲是文盲,父亲则是几乎文盲,因为上过几天学,勉强认得几个字。他们在周晓的学业上几乎帮不上忙,当周晓提出复读的想法时,他们没有说什么,也说不出什么,算是默认了。

正在周晓了解复读事项时,一个亲戚不知从何处得知,找到周晓的父母,表示反对。这个亲戚在家庭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他是第一个中专生,那时的中专生含金量好像比现在的大学生都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并考了师范,后来又考进了某个单位。

当亲戚表达不支持、不建议的态度时,周晓的父母受到影响,也回过头劝周晓放弃,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上班。

他常常在想,如果当初固执一些,坚持复读的想法,会不会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找到好一点的工作,遇到心心相印的好姑娘……。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时至今日,他仍想不明白,为何亲戚反对他复读?是不想借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人生路漫漫,周晓想再争取下,但自从亲戚介入后,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选择了妥协,心不甘情不愿地报读了某学院(大专),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尽管学校一般,但周晓并没有混日子,入学时取得了奖学金,大学期间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大三下半年在一家电脑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尽心尽力,赢得老板、同事、客户的一致好评。

毕业后,机缘巧合下,他入职了一家大公司A,奋斗了15年,原本想着择一事,忠一生,干到退休,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天不遂人愿,离职了。

在公司A期间,周晓工作上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经常是白+黑、5+2,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打折扣,搞变通,保质保量地完成,曾经为了某个项目,连续加班一星期,每天到加到12点后,最晚的一次到凌晨2点,第二天正常上班。在周晓的精心牵头和协调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完成本职工作,也为了更好地服务公司。他在工作之余产,自费报读了B大学的本科、C大学的研究生。不知为何,尽管他很努力,但每次升职他都能刚好错过,也许是他命里没官运。

公司每隔三年左右,都会搞“双选”,所谓的“双选”指公司和个人的双向选择,刚开始的几次,他都是精心准备,想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但经历一而再、再而三的落选后,他的心慢慢地冷,也感觉有点不对了。因为很多同事都升职了,有来得比他晚的,有能力不如他的,有混日子的,……,后来他道听途说,所谓“双选”不过是向“钱”看齐,工作要做在前面,要早点到领导那挂号。所谓小会大事,真下的博弈是在文件发布前,几个领导关起门来,分蛋糕的时候。等文件发布的时候,你以为开始,其实大局已定,已经落幕了。

周晓不会搞溜须拍马那一套,也不愿为了升职低三下四,他做不到跪着赚钱,站着考虑。努力了15年,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公司,自己也从当初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中年大叔,随着一次次的失望,最终他终于绝望了,萌生了退意。在一个项目中,由于无心之过,却被人抓住,小题大做,非要致周晓于死地而后快。面对同事的助纣为虐,面对领导的落井下石,面对外人的步步紧逼,他就像无根之萍,尽管愤愤不平,心有不甘却又均可奈何,任人宰割。经过一番痛苦权衡,他终于对干了15年的工作没有了一点的留恋,反而有了厌恶。面对公司和甲方的狼狈为奸、苦苦相逼,他无处可躲,索性不再躲,鼓起勇气,提出了离职,用一天时间结束了15年的岁月,从此一刀两断,各自安好。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先后,而在乎坚持”,命运无常,生活多舛,每个人都难免经历暗夜。

这段经历对周晓来说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为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工作中吃的苦、受过的罪却谈不上甘之如怡,却也无怨无悔。奈何真心被错付,他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来疗伤,基本走出来了。

人的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繁华,也有荒凉。这段经历从短期来看,是悲伤的,甚至痛苦的,但从长远来看,是宝贵财富,值得终身牢记。

所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经过此事,周晓仿佛一夜之间脱下了稚嫩,变得成熟起来。在疗伤期间,他认真回忆了过往,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他决定继续前行,初心不改,但决定要保护自己,不再轻易陶心陶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从A公司离职一个星期后,他找到了新的工作,在图书馆上班,面试后,主管了解了他的过往后,当场表示他被录取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在图书馆上主管期间,他一边继续疗伤,一边思考着自己的明天,该何去休从?

一个星期后,他对周书馆的工作已经能独挡一面了,这份工作的好处是当点下班,按部就班,离家近;弊处是收入低,合同跟第三方签,用工性质是劳务派遣,另外虽然有食堂,但没有餐补。虽说是双体,但周末只能休一天。刚好家里老人生病要做手术,需要人照顾,周晓就主动揽下来了,便提出了离职,尽管主管多次诚心挽留,他在感谢的同时,还是离职了。

离职后,他接触了很多工作,有某运营商的综合网管,有财务公司的技术员,有某科技公司的互联网项目经理,在找工作的同时。他感受到了每一份工作背后都有辛苦的一面,没有一份工作是十全十美的。通过近三个月的了解与思考,他发现要想拿高收入,要么做销售,用业绩说话;要么有在某领域有一技之长,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修手机、做自媒体(写作、拍视频)。

每换一份工作,都要重新开始,虽然他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相对来说,上手时间会短一些,但体验不好,一则每次都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二则每次的试用期都是煎熬,他就在想,有没有能做一辈子的工作?最好是不受年龄、场地等限制,又能一直做下去。还真被他找到了,那就是写作,这也是他儿时的梦想,他决定重拾梦想。余生将写作当成自己一辈子的工作,不求闻名于世,但愿此行不悔,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写作思考人生。

决定写作后,周晓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为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他写自己身边鸡毛蒜皮的事开始,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描写职场的悲欢离合,有感受、有想法的多写点;为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他从日更入手,每天挤出时间碎碎念,幸运的是,他坚持了80多天,在这80多天里雷打不动,那怕再忙,那怕身体不舒服,他也坚持日更。同时,积极向志同道合的师友虚心学习,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写摸索写作的道路上,他日益感受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哈佛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这句话教导我们不要拖延,不要等待他人行动,而是要积极把握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好的习惯是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它就会受益终生。养成“认准目标、立即行动的习惯,你会有更多收获。先跑起来,再慢慢调整呼吸;先飞起来,再慢慢调整姿势;先开始着手去做,再想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领先的秘诀往往是先开始;脚踏实地,是成长路上最大的智慧。

很多事情都是一点一点逐步完善起来的,你所看到的“完美”,背后可能有很多磕磕绊绊的“完成”。不求事事完美,但求超越自己,有正视不足的底气,才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找到了一辈子的工作之后,他回到现实,回到当下,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原先,他什么工作都要试,什么岗位都想做,后来,他明白了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总结来说就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也许你的长处是与人沟通,那可能销售比较适合,做技术也许不那么擅长了。想明白这点后,周晓决定转变思路,调整策略,不再胡子眉毛一把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几家公司和几个行业。

很快他报名了一家市级单位的应聘,破格通过报名筛选,又顺利通过面试,跟十个面试者同台竞技,脱颖而出,找到了新的工作。对于这份工作,他觉得也不是理想的工作,但好歹是个正规单位,有五险一金,能解决吃饭的问题。从他内心深处来讲,这不是也不该是职场的终点站,但在无能力改变现状前,只能夹起尾巴做人,深藏自己的目标。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取决于途中的坚持。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不抛弃,遵从内心的想法。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顺心的事,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暗淡无光的日子,把暗淡无光的日子过得精彩,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