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中意的文字散文读书

崇高的位置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38人  佛丧青年

今天是一本活泼开朗的哲学书,看了孙正聿教授的《崇高的位置》和加缪的《写给德国友人的信》我认为哲学从来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命题,它是最基础的实际科学,也是最高深的最高级思维思考,哲学在我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读来不多不少的书籍,我也意识到哲学在太多文人雅客的书中有影子,或者说越有意义的书籍里,藏着的哲学思考越多,思考哲学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

孙正聿教授写的《崇高的位置》写的很棒,文笔可以当下胃菜,这是一本严肃的哲学书籍,但作者本人可以让读者读下去,而且引人深思,这需要严谨的思路和跳跃活泼的文字,作者都做的很好,书中很多东西既扩大了我的哲学知识又加深了我的哲学思考,文中写到的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很多,哲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我从其他书中或者自己人生中领悟的认为,哲学是“我”的哲学,一切哲学源于人的思考,哲学本身是不是存在呢,我也不知道,对哲学的哲学思考,对意识的意识思辨,对理性的理性看法,这是哲学给我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思维的乐趣。

哲学现象普遍存在我的生活里,存在我过去的人生中,夹杂在我愈加饱满的思考中,常常看到一些美好的句子,长短不一,句子短小精湛,类如顾城先生的《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又或者泰戈尔老人《飞鸟录》中的“我从天空飞过,但天空并没留下我的足迹”,哲学又像是村上写下的“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失望而已”这在我二十岁的人生生活中发光美好,我脑子里也多次思考生与死的哲学辩论,谁也没曾说服过谁,因为每天我都在生的生活里思考死的死亡路途,我们一直在向死而生,我并反感这种生活方式,它使我看开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也让我的生活质量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密度。

我痴迷与哲学思考,我欲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存故我在,常常发呆在想,我是否真正意义是存在,这个日出日落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不是真的存在,存在的不仅仅是肉体,思考本身是不是比本身更有意义呢,我并不知道,哲学给了我另一双翅膀,它翱翔于自由的思考里,我思考人与人的哲学意味,思考人与物的思考,思考物与物的哲学含义,我相信唯心论,我相信唯物论,我相信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但只是在我的思考里夹着相信的靶子,我不相信前人的哲学思考可以应对在这个相对变化的时代,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思考哲学,所以我的哲学思维是“相对哲学”,我相信哲学本身虚无,我相信哲学思考永无止境,我相信思考本身比哲学更哲学,但我也知道哲学有着本身的残缺,我相信哲学还有更多的意味(只不过我目前能力有限,但我将永不停止的思考)

在中国听的最多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先生以造福全人类的伟大梦想在奋斗,我好像看到天空中最亮的星星闪耀在苍穹之巅,而我到此也不知马克思具体的哲学思考体系,我要找到马克思这个天才人物被媒体评为两千年最具影响力人物的缘由,他的著作里藏着怎样的发光的思考呢,不知道,我觉得该找个时间拜读一下马克思先生的作品吧。

刚刚去校外买了些东西,看到人群嚷嚷,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不过是路人甲,并不是某某某的生活背景,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谈恋爱,想找女孩子,分享我的一切,想告诉那个我挚爱的女孩子,我内心独一无二的寂寞,和世界上我对她独一无二的爱,但我又想,我二十岁,年轻美好,孤独唯美,活的像一首诗,我怕我以后的那个人不懂我的孤独,不懂我的矫情,不懂我的诗,不懂我的爱,那么这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失败的,所以我现在在寂寞与脱离寂寞的相对矛盾中思考和彷徨,自己都在嘲笑自己矫情的像一个埋怨的小姑娘,

我又想世界上勤奋的人那么多,我如此渺小,像是大海深处一朵小小的浪花,我不知道我的方向,我的迷茫又把我扯到天涯海角,不知归途,我开始怀疑我存在的价值感,我是不是存在的,我的情感,我的孤独,我的爱情好像并不是独一性,我好像是正常的一个人,但好像又——(独特的)孤独,明明没有感到别人的孤独,明明孤独的像不认识这个世界一样,明明我的孤独像朗朗乾坤下一颗星星闪耀这独一无二的黑暗,黑的迷茫,黑的孤僻,黑的失去人群,人群熙熙攘攘丝毫不影响世界的秩序,而一个疯子在以路人的视角思考这个世界的存在性和归属感,这注定是一个性格孤独且疯狂的怪人,但谁又说的定这个二十岁年轻人的以后呢。

加缪先生是一个法国人,出生在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战争带给加缪先生的经历是深刻的,今天看了《写给德国友人的信》,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品性修养和个人价值观,已及思维方式和智慧的眼光,作品没看完,但我可以想象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写给德国友人的信主题很明显,作者是对德国人写的信,信里有着对战争的憎恨,但不恨德国人,只是在劝诫德国友人保持对战争的思考,战争本身是不是正确的,又从历史角度下说明欧洲文化的一体性,两大帝国作为邻居,应该对两国人民和文化的认识,不应该做一个冲动的泯灭人性的战争狂热者。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德国这个哲学主义浓厚的国家失去理智,变成战争的屠夫,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以理性著称的国家人民变成希特勒的炮灰,究竟是什么原因变成一个疯狂的失去自我思考的民族。

以后历史会不会重演?我不懂这些政治,不懂这些群体思维,加缪先生在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我相信这是加缪先生那种不被种族,不被民族主义干扰的大智慧的伟人,他的思维放着光,用文字描绘出最人道的国际情怀,我敬佩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