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行的关系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YuMoo555

知与行,知指的就是你自己学到的道理,然后行指的就是你是否能把自己学道德道理做出来、把它展现出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合理的掌控自己知行之间的分配与关系,如果一个人只是知道而不去行出来,那么也一定是白费功夫。那么如果一个人只去行而不知,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我们现在对于知行的关系还不是非常的清晰,在孔子的时候,他就已经说出了知与行的重要性,那我们就结合孔子所说的话,去探究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吧。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所表达的就是他对于仁行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啊人们的心从刚生出来就是厌恶烧杀抢掠的,以及做那些不正当的事,也就是违心事,为什么会是为心事呢,就是因为人们的心天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仁是天生的,而那些不断做坏事的人,就是没有遵从自己的那颗仁心,也就是他们将良心抛之脑后。所以我们要不断警醒自己,擦亮自己的心,先学会做人,才能再去学习。结合到知与行就是说只有你先去用行动擦亮自己的内心,不让自己作出谴责良心的事情,才能静下来去学习

然而,子夏对于知行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而言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他呀,认为一个人对于贤者的学习热情就如他喜好美色一般对于孝敬父母付出了自己最大努力,也能忠于位于自己之上的君王和朋友之间的交互也能带有诚信,虽然说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她在做,但是这也并不能说他并不在学。为什么子夏会说他并不是不在学呢?因为他一定会在他这良好的行为中学到更多的道理,这就是一个知的过程。行中有知,这是子夏的观点。

孔子曾经对宰予的行感到非常的愤怒,因为宰予竟然在白天里睡大觉 孔子批评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认为,宰予这样的行为简直就如腐朽的木头不可再被雕刻被磨满粪土的墙再也不可以修漆,然而,孔子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因为宰予毕竟是孔子门下的徒弟翟羽心中也一定是知道他要朝向的方向的,但是他却做不到,所以孔子认为行比知更难。正是宰予的这一行为,使原来“听其言而信其行”的孔子变得“听其言而观其行”

后来,《中庸》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在这一句话中,博学、审问、慎思和明辨都指的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学习的过程,然后,在后面就落到了笃行,笃行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照着你所学的道理把它一一行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段话中更注重的是先学明白,不要盲目的行。也就是先知后行,如果你想要知行合一,那么知一定更重要。

说到知行合一,那么你们一定会想到王阳明,王阳明就是知行合一的代表那么,它对于知与行的关系又有怎样的见解呢?他曾说“知是知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知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阳明的这一句话把知与行结合的非常紧密,每一段都是在强调知与行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行一定是连在一起,只有你知道了才能行、只有你行出来了才能证明你知道了,所以王阳明说如果你单单对我说一个知那么行的,那么行面我也一定是有的。所以知与行不分家,他们才能合一

从开始的论述到现在都在讲解行与知的关系,有时候行会更难,有时候只会更先,最终我们还是要把它们合在一起,因为毕竟正如王阳明所说,我们少了其中一个所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没有意义没有方向的。知行合一这么高的境界,我当然是达不到的,现在我就是知道的更多,但是行的更少,还是败在了我的懒惰性上,所以正如孔子所说,行确实比知更难,所以我要加倍努力去做出我的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