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
学校里前段时间找了几个工人把闲置的土地重新规划了一下,给每一块地都铺了几条羊肠小道,有了这些小道的装饰闲置的土地也显得美观一些,也避免了有人想走“近路”自己“开道”的陋习。规划完以后,每个班级都分了一块地,规定要种些绿色蔬菜,虽然已经过了种菜的季节了,但是只要撒上种子大地总会给我们一点“希望”。
平时工作忙没时间来“修饰”这块菜地,只能趁着周末时间来好好捯饬捯饬。学校安排每个班来几位家长,和孩子一起体会“田园劳动”,和其他班的老师商量都觉得来10个人就差不多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干完活。我头天晚上就在班级群里发了消息,让有意愿参加的家长在群里以接龙的形式报名,没想到一会儿的功夫就接满10人了,看来大家的支持还是很给力的。
周六一大早我就出发去买种子和薄膜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店铺,进去和老板说明要买的东西后,他随口抛出的问题让我瞬间感觉石化了,他问:买几米的薄膜?我说:按长度卖吗?我也说不清楚呢?我就按照印象中的土地大小给他随便比划了一下,老板估摸着给我量了几米的,买完后我就马不停蹄的往学校赶去。
走到学校后看到家长们来的差不多了,都拿着自家的“装备”在门岗处登记呢,我一看来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娘子军”最后才发现还有“一个光杆司令”呢。我趁着他们填表的功夫去办公室装了一小袋化肥。一切装备齐全,只欠开工了。那就先从翻地开始吧!我们一众美女拿着铁锹有说有笑地“收拾”起土地,一会儿的功夫就感觉身上有汗了,我们分分脱下羽绒服撸起袖子继续干,就这样冬日的寒意被我们的热情“赶跑”了,一旁的孩子们拿着他们的小工具,也在地头活力四射的忙活着,翻完地以后还得用榔头把翻出来的大块泥土打碎,撒上化肥,最后需要用耙子把小块的泥土再次打碎打散,使泥土变的更加松软,适宜出苗。
接下来就是考验技术和经验的时候了,来的几位家长和我都没有种地的经验,该怎样散种子、插蒜苗、撑薄膜都拿不准主意,这时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奶奶在家没事,她的经验多,可以打电话把她叫来,家就在学校旁边。我赶紧表示感谢,真是“雪中送碳”的善意啊!趁着这会功夫我又赶紧把买的水搬过来,热了一身的汗此时也不觉得水凉了,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子上沾满了泥土,也不觉得丑和脏了,扔下工具去校园里面跑着玩去了。
说话的功夫间请来的“师傅”就到了,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十来人,大娘看了看我买的种子和大蒜,又看了看我们翻过的土地和周围环境,三下五除二的就搞定了种植的布局。大娘拿起一包红色的种子问这是啥菜种?我说是香菜的种子,她说这得装在厚袋子里用脚轻轻撵磨一下,把红色的外皮去掉才好出苗,刚才我还纳闷呢,这种子的颜色怎么和别的班买的不一样呢,我还担心老板给拿错了呢,当时我看他们忙着也没时间问,原来是没去皮啊!
大娘说种蒜时大约间隔一扎长,我在土里画了几条线,让孩子们沿着画的线学着往土地里摁蒜种,家长在旁边指导,比一比那个孩子种的又快又规范,评出来做的好的孩子发小零食,一听见有奖品孩子的热情被“点燃”了,个个热火朝天干的有样学样的干起来,看着孩子笨拙的样子家长在旁边只好:聋哑人谈天——连说带比划,其实我知道孩子们看重的是这种干活的氛围,看重的是和家人、老师、朋友新奇的相处方式,零食都是小小的点缀而已。
所有的种子都“回家”了,接下来该给它们“关门了”,该怎样盖薄膜呢?大娘说最好找几个树枝撑起来,我就带着孩子们去校园找,转了一圈,就找到几个不大不小的枝条,这是不是也说明我们校园太干净了呢?拿给大娘一看,她摇摇头说都太短了,还没有韧性,她指着墙角处的破扫帚,问:这还有用吗?我一看那么破肯定是扔的垃圾,那就拿过来废物利用吧。说着我们几个人赶紧用剪刀拆开,把纸条抽出来,只见大娘拿着竹条一根一根插进土里,眼看着不够用了,为了节省竹条,大娘随即把枝条转了个头变横为竖的方法插土里,有刺的地方还用塑料袋缠上,避免扎烂薄膜,大娘真是人老心不老,做事利落头脑灵活的人,让我们这些一旁的年轻人感到汗颜。接着在竹条上面盖上薄膜,就像撑大棚一样,把薄膜撑起来,最后再用土把薄膜四个边都埋在土里,为种子制造温室小房子。真是行行有门道,业业有技巧呀!
劳动成果 劳动成果在大娘罩薄膜的过程中,我趁机教育孩子们,只要平时做一个认真仔细的人,一件再平常的小事也绝对做的和别人不一样,也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习有学习的技巧,种地有种地的门道,用心钻研的人,总能在不起眼的地方,发出光来照亮一方天。
我觉得亲子劳动不仅只是家长和孩子的干巴巴“劳动”,最重要的是通过一次劳动增进亲子关系,曾加亲子间的知识量,增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这才算有意义的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