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活在神前的包格特夫人】
水深之处—圣经福音网
包格特夫人(Theodosia Anne Powerscourt, 1800-1836)
一生短暂、充满磨难,但在神的眼中,却美丽珍贵。在一切的患难中,她也丰盛的取用了神的安慰,并将这安慰的秘密,传递给后世的人们。
在22岁时,包格特夫人嫁给了一位富有的勋爵,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她陆续地经历了丈夫和在强褓中女儿的离世。
婚姻的悲剧没有将她击垮,反而造就了她的坚毅、自主,与深刻的属灵生命。在人生的骤变之后,包格特夫人开始将眼目专注于属灵的事物;她圣洁、属天,鄙视属地的一切,有人形容她「不是在地上仰望天的那种基督徒,而是已脱离地的吸引,从天俯瞰着地。」像使徒保罗所说:「你们要思念在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在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歌罗西书3:2-3)
包格特夫人常到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甚至远渡到英国聆听当代著名传道人的信息。在一次次的聚集中,她接触到仍在孕育中,由达秘所带领新兴的弟兄会;弟兄会丰富的真理和本于圣经的教会生活实行使她心倾,甚至引她脱离国教,决心全力资助弟兄会,成为弟兄会运动站立未稳,仍处颠簸时期的最大供给者。她虽身为女性,却运用主所赐外在的富余,对神在19世纪最大的圣灵水流-弟兄会-产生不可抹灭的贡献。
慢慢的,圣灵给她一份的特出的呼召-开放勋爵所遗留下广褒的古堡与领土,邀请英伦三地最具份量的属灵伟人(包含达秘与慕勒)群聚一堂,在1830-1833年间,于宏伟的庄园中举办一系列教会历史上重要的特会。
达秘和包格特夫人同样出生于世代交替的1800年。两人出生背景差距悬殊:达秘是爱尔兰海军将领的孩子,包格特夫人出身自一个爱尔兰世袭的贵族;但在神的爱中,他们之间的感情跨越了阶级藩篱。达秘温暖的同情心、刚直的品格、柔软的心肠、向着主舍己无我的心深深吸引包格特夫人;而包格特夫人不仅美丽聪慧,她属灵生命的深度、对主话的爱慕、与对主工作全然的摆上,也让达秘印象深刻。
1835年,经过了3年多紧密的配搭,在弟兄会往前的事上彼此扶持,挺过一个又一个来自各面的风波,达秘和包格特夫人之间感情逐渐升温,彼此相惜,甚至私下订立婚约,决定奉献两人一生的性命来服事神。
但此时正是弟兄会发展最迅速,前景最看好的关键时机。弟兄会的几位领袖认为达秘不该在此时结婚,认为他该为神国的开展走遍四方,而婚姻是最让达秘分心的因素,于是要求达秘在事奉神和婚姻之间做出选择,劝阻并在祷告中求主使他们分开。为了顾及弟兄们的合一,顾全大局的演变,两人在痛苦中解除婚约,结束了这段未果的恋情。接下来的一年,他们二人分别历经了生命最难熬的阶段;他们都在死亡边缘挣扎求生,不同的是,达秘活了下来,而包格特夫人不幸离世。
1836年,包格特夫人36岁,在哀伤的深渊中,写下了诗歌《主耶稣,我羡慕活在你面前》,不久后便平静的到主那里去了。这首在苦难中诞生的诗歌,自然也安慰了那些在苦难中的人们,因为只有主,能「擦干我眼泪,平静我叹息」;
【英文诗歌】Lord Jesus, I long in Thy presence to live,
主耶稣,我羡慕活在你面前,
在早晨,在晚上,只有一世间;
不让我心快乐,若我在爱慕、
在感觉、或思想无你的事物。
每一刻,每一天,不论何痛苦,
当世上正没有什么可鼓舞,
当叹息正不禁,眼泪流滴滴,
主,擦干我眼泪,平静我叹息。
1836年,达秘36岁,当他因爱成病,在暗不见光的房间中与疾病缠斗时,以气若游丝的力量写下了倪柝声弟兄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诗歌」-《听哪千万声音雷鸣》。至今,这无终赞美的旋律还在世界各地的教会中磅礡响起。
现代的我们重新看待此事,该是百感交集。神在两人身上量下不合理的环境,让他们在绝望中学习倚靠、仰望,并在绝望中创作出两人生涯最高峰的诗歌,安慰、供应无数后世的圣徒们。的确,弟兄会的发展在1836年达秘和包格特夫人二人分手之后,增长的速度一日千里,在全球都有显著、远大的影响,但每次提起这件在大历史背后的小历史时,总是令人惋惜不舍。【羡慕活在神前的包格特夫人】